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岛王统史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第一章 佛陀调伏夜叉   余佛之来岛,遗骨与菩提树之到来,为[法与律]之结集是诸师之所说,于岛教之流布,述王[毗阇耶]来岛之历史。卿等可听余。(一)卿等喜悦余之[故事],令心柔和意乐,多数含珍敬内容之历史当听。(二)踊跃、满足、欢喜、意悦,以殷勤信受无过失之吉祥宣说。(三)卿等当以心而听。余可述由世传世,被赞美,被种种之称扬,恰如形成种种华之[一华鬘],此[述作中]所叙述是历史。(四)卿等可听[彼师]并详述王等最卓越之世代,空前无类且所善说,贤圣之受持,最上善人等之赞叹,恭敬无比之[赞颂楞伽岛]。(五)   最上人(佛)已住于确固不动不摇为四支之勇猛坐跏趺座。(六)坐于树王[菩提树]下最胜之座,为人中最[胜]两足尊,如离恐怖之狮子,虽见领军象之恶魔,无有怯意,(七)破魔之论诤使军势一同败北,充满欢喜,心寂静而静之智者胜者,(八)通达观业处、如理作意、有种种行相之多种法。(九)逮得宿住智与天眼[通],具眼大智者已过夜之三分。(一〇)由彼之厚德于后夜回[思]缘相,顺逆观彼等。(一一)知法、了解,由烦恼灭之解脱大智者,教示舍离与修道。(一二)[而]大牟尼证得最胜之一切智。[证得]之始已生被称“佛陀佛陀”之名。(一三)已悟而发光者造一切法之优陀那,如是于最胜座已过一七日。(一四)镇一切之恐怖,应为已为之无漏者,踊跃满足欢喜,思念多数之利益。(一五)具刹那刹那顷刻,佛见一切之世间,开五眼而观多数之人。(一六)两足尊起彼无智障,[如是]离染之师见最胜之楞伽岛。(一七)为善风土所惠,食物丰裕,[藏]宝矿,过去佛来访,群圣之所往来(一八)良野,最胜之楞伽岛,发现适于诸圣之止住处,知时非时,哀愍者已[如是]思惟。(一九)现时,于楞伽岛为夜叉、多部罗刹等之[栖息],一切排斥佛陀[之教法]。我得根绝[彼等之]力。(二〇)驱逐夜叉之群、毕舍遮、阿瓦鲁达加等,[以]安稳彼岛,将使人民安住。(二一)[我使毕舍遮等心乐住于吉利岛]。此等之恶者等有命之限度无余住时,于彼最胜之楞伽岛当有异教。(二二)我驱逐[此等之]有情,使多数之人人而安稳,说彼直入道之圣道。(二三)恰如日没,可无余般涅槃。于般涅槃后四个月当有最初之结集。(二四)由此百十八年后有第三结集,为弘布教法,(二五)此阎浮洲具威光大功德法阿育名高之王。(二六)彼阿育王有子摩哂陀为贤者改宗闻具足之楞伽岛。(二七)佛伴此多数之义知此因由,善逝观时非时垂护此岛。(二八)[如是之菩提树下之座],不瞬目于[支提]经行处,于宝屋[支提],于阿阇波罗[榕树]与目真邻陀[树]第七奇罗波罗[林之附近],(二九)胜者七七日间,作种种应作之事,雄者为转法轮赴波罗捺斯。(三〇)转法轮,说最上法,十八俱胝之[有情等]已悉悟得法。(三一)憍陈如、跋提耶、婆沙波、摩诃那摩、阿说示此等五人之大长老,世尊说无我相[经时]解脱。(三二)胜者住波罗捺斯仙人堕处,耶舍四人之友,又济度五十人之少年等。(三三)如来住波罗捺斯过雨期,于迦啰波沙林中而济度贤部。(三四)[如是]次第游行赴于优楼频罗,[于其处]离染之师见结发行者之优楼频罗迦叶。(三五)最上人于火屋调伏蛇龙。见[此之]希有!一切奉请如来:(三六)“瞿昙!冬四个月间请留此处。我等恒奉常食。”(三七)[如是]为最胜人如来冬之间住于优楼频罗与众俱教化结发行者等。(三八)[一日]鸯伽与摩揭陀之两[国人]为准备大供牺。迦叶见大供牺之大利,无法亦[如是]疑俱。(三九)“此之大沙门具大神通与大威力。若彼于大众中显神变又说法耶?(四〇)已失利得而归瞿昙之有。喔!宁不来大沙门群众之处事。”(四一)如来知[彼之]所行、信解、音乐、随念、心之十六相。(四二)知他人心之牟尼,知结发行者[心中]所念,以大神通力[为]乞食赴[郁多啰]究留洲,(四三)佛于阿耨达池边而为食事,于彼处已入于利益多之禅定等至。(四四)   世间主以佛眼观察一切世间,离染之师见最上最胜之楞伽岛。(四五)当时楞伽之地,为大林、大畏怖所[闭],甚恐怖惨忍贪血之种种夜叉(四六)狂暴而为种种狞恶可怖形相之毕舍遮,喜好种种之恶意者悉来集结。(四七)[我]行其真只正中而灭罗刹等,驱逐毕舍遮等,[以]使人人为岛之支配者。(四八)   大雄思惟此多数之利益事,升于空中,由阎浮洲来此处。(四九)佛于夜叉集团中,取座具于[彼等]头上现立于虚空。(五〇)已来集夜叉群众见[于彼处]之正觉者,不思彼是佛,[唯思]他之夜叉。(五一)最上人屹立于玛毗耶普加罗[之附近]河岸之苏般伽那塔处,入最上之禅三昧。(五二)捷疾观察之牟尼,速于心刹那入于禅定,不意由定之刹那立,以善心达于彼岸。(五三)如是以神通力示现神变,如有大神通大威力之夜叉立于虚空。[由彼]含千之流,集密云而降雨,送出寒风或阴云。(五四)[时佛宣示]:“我以热恼汝等。[然]应与我坐之[场所]。我有除危险之火力。”(五五)[夜叉等]答:“若卿得除,可随意坐。一切同意。请示卿之火力。”(五六)[如是佛说]:“汝等一切可向我乞热。我起汝等所望愈益热之大炎热。”(五七)如在夏日中时日住[虚空]如斯之烈热置于夜叉群众中。(五八)恰如劫转之时四太阳[注]热,然所增之火焰,起于尼师坛之周围。(五九)恰如不能制虚空之太阳而在虚空不能制[佛]之皮尼师坛。(六〇)如劫未之炎,如太阳[焦]大地,如烈火焰之尼师坛放散大炎热。(六一)[如是]如燃上炭之堆积,热于此处[放散]尼师坛如云,[或]见如灼热之铁山。(六二)岛起难堪之热。夜叉等忽向东西南北上下此等十方寻求依处。(六三)“我等向何处行[求]安全健康耶?何时脱离此恐怖耶?(六四)若此大威力夜叉入于火[相],燃烧我等,一切夜叉恰如一握之桴如风舞之尘应吹散。”(六五)如是而仙牛、幸福持来者、慈悲者、哀愍者、大仙佛陀见恼乱恐怖之夜叉等,已思惟如何向此等之非人等与自乐耶?(六六)佛陀似此[岛]——到处有相似之低地,有高地,河、山、湖[附风]为清似此楞伽之地——[想起]他岛之吉利岛。(六七)[佛已想起]比此岛殊胜最胜之吉利岛,安全庇护,被海围绕而食物亦丰,谷物芽亦多,气候温和而成有绿草甚深之地。(六八)[其处]充满快乐,见绿繁凉爽快乐之最胜园林,开花果实熟之诸树无任谁统治者为空虚凄凉之事。(六九)[彼]大海中,有大洋碎波甚深之水中,[岛之周围]连山高耸不易越过,虽愿住于内[地]亦不为所望。(七〇)对他强欲而[充满]愤怒,谗谤他人,且无慈悲,喜恼他人,怒狂、粗暴、惨忍,而为傲慢,于此处彼等堪忍叫骂。(七一)[佛陀]言:“然邪恶罗刹及夜叉之群!我与汝等由楞伽[岛]不远路程之此岛,昔之吉利全岛。一切栖于[其处]亦无恼可繁殖。(七二)此楞伽之地远劫以来人间止住之处。多数之人人如往昔住于抠阇、婆罗、慢陀岛,可住于楞伽之地。(七三)彼此等具其他之德,于种种之点为善良,人人之止住将来为教之岛时,恰成如布萨虚空之满月光辉。”(七四)世间解牟尼考量较两者之安乐、高两者之幸福,恰如[农夫换牛之轭]安易而来交换两岛人与罗刹等之二(有情)。(七五)瞿昙以神通力,恰如以强纽而曳手方法牵牛之络头,以拉近岛。牟尼如以强纲绕一对之舟,使接近岛与岛。(七六)如来以殊胜[一方]岛向他之岛结合而[告]交换言:“罗刹等!如所希望之住处已造。汝等一切眷属俱可栖息于吉利岛。”(七七)[如是望彼]之夜叉等,恰如[走向]夏渴者等之河向吉利岛走去。[而彼等]一切入而不再还,牟尼已引离岛至以前之位置。(七八)得渴望殊胜之岛,已甚为满足一切之罗刹等大喜而笑跃。[如是]一切[所谓]星宿祭之祭礼。(七九)胜者佛陀知非人等之满足而垂慈悲,唱守护咒文而常为夜叉群之驱逐与庇护三度右绕此岛,(八〇)使毕舍遮[其他]非人等欢喜,强垂慈悲之教化,除岛之不幸而如来再还优楼频罗。(八一)   佛调伏夜叉等毕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二章 佛陀调伏龙及悬记   又应供厚德正觉者接近憍萨罗之最上都城,住须达多(给孤独)之园。(一)于彼逝多林,佛陀法王发光者见一切世间,御览最胜之丹巴般尼岛(二)经[成道后]五年赴丹巴般尼之地,驱逐[恶鬼]阿瓦鲁达迦等,自行岛空虚。(三)然今于岛上属山、海蛇等相互密集而开始恐怖之战斗。(四)诸龙悉皆持大神通力,有恐怖之害毒,一切邪恶而易怒,骄慢而成贪欲。(五)蛇等机敏而有大力,邪恶而惨忍,粗暴而短气,易怒而望破坏。(六)大力之大腹龙及有威力之小腹龙互相备力[且]两者容貌殊胜。(七)任何人亦不能看出和平[之方法]。有威力之大腹龙醉心于骄慢,荒芜持此岩石与森林岛:“凡有敌意之蛇悉鏖杀[着毒]。”(八)傲慢小腹龙则狂吠:“千俱胝之龙等之来亦于战斗中,来者一切鏖杀,百由旬之岛可为沙漠。”(九)如是亦无可制怨毒,有大神通力蛇等瞋恚吐火烟,热中于愤怒性质之蛇王,欲消灭战敌而激励[部下]。(一〇)   世间游行者善逝佛陀见蛇王等之激怒与为岛之争夺行灭亡之路,思惟包含诸天为[人人之]最上多数之利益。(一一)“若我不往[楞伽],蛇等可不成安稳,岛灭,未来应无幸福。(一二)我由龙并向有情怜愍望彼等之幸福,为弥增岛之幸福往[彼处]。(一三)[我]知楞伽岛之德。蛇等于[我]以前驱逐夜叉,我之善良所为不可破坏此岛。”(一四)宣此而正觉者由座起立,具眼者由香殿去而已立于逝多林之门口。(一五)逝多林园之森神等悉举手,“具眼者!我等与佛俱往”向佛奉事。(一六)[佛陀宣]:“否,一切应留。三弥提比丘一人可俱来[三弥提已于栖处]与树俱可由[佛陀之]后方持来。”(一七)三弥提闻佛之言而满足。[由彼]执削根之树而伴随如来。(一八)有大神通力天王由彼之最上人正觉者之后方支持大树奉与最胜觉者为荫。(一九)最上人赴往诸龙之战斗场所,哀怜之师立于两最胜龙之间。(二〇)世间之导师正觉者赴过两龙[头]之虚空而造甚深之黑暗。(二一)时由[人中]狮子之大神通力生出黑暗,[佛陀]以黑暗亦蔽闭其傍树。(二二)战怖之诸龙,互相不能见、又不见胜者,由何处可战耶[亦已莫知]。(二三)一切悉皆休止战斗,放弃武器,合掌而立恭敬正觉者。(二四)佛知彼等之毛发之弥竖,见怖战之诸龙,弥满慈心,而放暖光。(二五)彼希有而为毛发竖立大光明。[彼等]一切如[仰]清净天空之月见奉正觉者。(二六)[佛陀]立于彼处,具六色,光辉虚空中照十方而呼诸龙。(二七)“大王!以如何之理由诸龙生起之争耶?我对卿等由哀怜急来彼处。”(二八)“此之大腹龙及彼小腹龙甥舅之欲财宝而争战。”(二九)正觉者怜性急之龙等而呼:“愚者之心起忿[萌]念,虽小[次第]成大物。”(三〇)多数之龙等!汝等见何喜招大苦耶?汝等虽将失此小座而不可灭。互相若灭[可成招]未尝闻之生命灭。(三一)如是具眼者[说]地狱之苦,勉励诸龙,说人天界生之道与涅槃。(三二)一切之诸龙受两足尊正觉者所教示正法而[五体投地]向如来乞容受。(三三)一切之诸龙集蛇等[互相]和解,八十俱胝之有情等悉皆归依,(三四)“之一切龙等!我等愿为此座而灭”[而宣言]。(三五)望和平双方之龙[王]取最胜之座[捧献与佛陀]:“望具眼者以哀愍受纳此座。”(三六)具眼者正见者默然而许。两大蛇知[佛陀之许]而甚满足。(三七)“善逝!应坐此诸龙渴望以优辉毗琉璃所造之座。”(三八)诸龙于岛之中据座。发光者法王坐于其座。(三九)八十俱胝之诸龙令正觉者满足已而诸龙于彼处供养饮食。(四〇)八十俱胝之诸龙由佛陀之手钵离围绕最胜佛陀之傍而坐。(四一)   在卡鲁耶尼河之河口有呼为摩尼奇加龙之与子等及龙之大眷属共俱而栖,(四二)为信深归[佛陀]为正见之持戒者。[佛陀]赴龙之集团时,彼愈益信仰深刻。(四三)龙见佛力哀愍,诸蛇畏怖[之态],作礼而坐向如来奉请:(四四)“对此岛由哀愍先已驱逐夜叉等。今[又]为龙等此恩顾为对岛第二之惠。(四五)大牟尼世尊!更[垂]此哀愍。我奉事佛陀。”(四六)有情哀愍者佛陀善逝闻龙之云,为楞伽岛之利益而受其[申诉]。(四七)发光者牟尼食事毕起座于岛内其处作一日之住。(四八)灯明第一人者于岛内,过日中,具眼者入于梵住定。(四九)晡时胜者向龙等宣:“座应留于此。吉拉婆拉[树]应留于此。汝等诸龙应完全归依此树与座。”(五〇)正觉者宣此以教诸龙,与[自]受用之圣物,再还归逝多林。(五一)   调伏诸龙[悬记]毕   更于[成道后]八年龙王摩尼阿奇加与五百比丘等俱奉请大雄。(五二)具足自在,有大神通力[诸比丘]敬奉围绕正觉者,牟尼于逝多林中上升虚空,达楞伽岛卡鲁耶尼河口。(五三)一切之诸蛇在大地建立宝石堂,以种种色之被服,天衣遮蔽。(五四)[其处]有种种宝玉之璎珞,种种杂色之华,种种色之幢,堂被种种庄严。(五五)[彼等床上]悉用帛布敷展,设立床座,以佛陀为上首请僧伽坐。(五六)正觉者与五百比丘等俱坐而入定,于所有诸方遍满慈。(五七)佛与诸弟子俱七度入定,彼场所建立最上之支提,大塔。(五八)龙王摩尼阿奇加向[比丘等]供养大施,正觉者与诸弟子俱受龙之布施,食事毕[说法使彼等]欢喜,与诸弟子俱升虚空。(五九)世间之哀愍者佛陀由虚空降临于长池支提处入于禅定。(六〇)发光者法王与诸弟子俱,于彼场所由定起,步行于空中,近于大云林[园]之菩提树应立之场所。(六一)过去三[佛]之大菩提树[亦立]彼地。赴彼场所[又]于彼处入定。(六二)[时佛陀][已悬记]:“三佛之教时代在此场所[曾立]三株菩提树,当来我亦又应正立菩提树于此处。”(六三)最胜人最上人与诸弟子俱起定,心中愉快到大云林[园]。(六四)彼处亦佛陀与诸弟子俱已入定。[如是]发光者由定起而[如是]记说:(六五)“最初世间之导师拘留孙[佛]于此设床座之处坐,受此场所。(六六)第二之世间导师拘那含[佛]于此设床座之处坐,受此场所。(六七)第三之世间导师迦叶[佛]于此设床座之处坐,受此场所。(六八)释子而为最胜人瞿昙正觉者之我坐于此之床座而得三昧。”(六九)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三章 摩诃三摩多之王系   余[今于此处]除过去劫诸王之有无[不云],应说明现在劫之诸王。(一)说有关[彼等]王统、名字、种姓、年寿及持续时间之一切。卿等应闻如所说。(二)   最初灌顶之王,地上守护者灯明者,谓刹帝利摩诃三摩多,统治王国。(三)彼子卢遮,谓刹帝利婆罗卢遮[续]迦梨耶那、婆罗迦梨耶那、地上自在者乌逋沙他[等相次而即位]。(四)彼等中第七之曼陀多是四洲之自在者。[其次]遮罗、邬波遮罗王及地上之自在者征。(五)母唧、摩诃母唧、母唧鳞陀、海、海天、及婆拟啰他,名为波吉拉萨刹帝利。(六)名噜唧、摩诃噜唧者,名照曜、大照曜、钵啰拏耶及摩诃钵罗拏那、善见刹帝利,(七)[其次]名大善见者。[其次]有二人尼噜与阿哩止婆满多[即位,一切]二十八王,其年寿及于阿僧祗。(八)[此等之]诸王于拘舍婆提、王舍城、最胜都弥提罗统治王国,彼等之年寿为阿僧祗。(九)   十之十[倍]是百,百之十[倍]是千,千之十[倍]是万,万之十[倍]是十万,(一〇)十万之十[倍]是零七[俱胝],[如是]零十四[钵罗俱胝]零二十一、零二十八[那由他]及零三十五、零五十六[姊]及零六十三[垓]、(一一)零七十七及又零八十四、零七十及零百五、零九十一、零九十八[优钵罗]零百十二、为零百十九[等]。(一二)于此处如此多数得虽可数,[此等]是得可数之数,而彼之以上之位[数],则为阿僧胝[零百四十]。(一三)   又阿哩止满多之子孙一百人之诸王以婆古拉市为都,统治大王国。(一四)彼等最后之王而谓阿林达摩刹帝利,彼子孙五十六人之刹帝利等于无斗城市[为都]统治大王国。(一五)彼等之最后之王地上之主多婆萨瓦,彼子孙六十人地上之守护者,于最胜之都婆罗捺斯统治大王国。(一六)彼等最后之王谓阿吉陀伽那刹帝利,彼之八万四千子孙,于迦毗罗市[为都],统治大王国。(一七)彼等最后之王地上之主梵摩达多,彼子孙诸刹帝利亦以最胜之象城[为都],统治大王国。(一八)彼等最后之王[谓]堪婆罗瓦婆,彼三十二人子孙之诸刹帝利亦以一目城[为都]于其处统治王国。(一九)彼等最后之王供养诸天之普森达鞑,彼二十八人子孙诸刹帝利于最胜之都金刚[城]统治大王国。(二〇)彼等最后之王谓刹帝利萨第那,彼三十二人子孙之王刹帝利,于最上都摩头罗统治大王国。(二一)彼等最后之王是大力之昙摩崛多,彼十八子孙之诸刹帝利在阿里他普拉[为都],于彼处彼等统治。(二二)彼等最后之王西蒂而呼为人王,彼十七人之诸刹帝利于因陀罗波罗萨多之城市[为都]彼等统治于彼处。(二三)彼等最后之王[谓]地上主梵天,彼十五人子孙诸刹帝利统治彼处一目城。(二四)彼最后之王谓地上之主婆罗达陀,彼十四人子孙王刹帝利等于憍赏弥之城市,统治大王国。(二五)彼等最后之王婆兹鞑带瓦知名之王,彼九人子孙之王刹帝利等堪那哥洽之城市[为都],彼等统治于彼处。(二六)彼等最后之王那罗提婆知名之王,彼七人之王刹帝利等于罗伽那城市[为都]统治大王国。(二七)彼最后之王而谓摩晒陀刹帝利,彼十二人子孙之王刹帝利于瞻波城市,统治大王国。(二八)彼等最后之王谓地上之主那伽提婆,彼二十五人子孙刹帝利等于弥絺罗城市统治大王国。(二九)彼最后之王谓大力之佛陀达多,彼二十五人子孙刹帝利等于最上都王舍城,统治大王国。(三〇)彼等最后之王名为燃灯刹帝利,彼十二人子孙之王刹帝利等于最上都德叉尸罗,统治大王国。(三一)彼最后之王谓塔里萨罗刹帝利,彼十二人子孙之王刹帝利等于最上都拘尸那伽罗,统治大王国。(三二)彼最后之王,谓普林多刹帝利,彼九人子孙刹帝利等于摩里提耶城市统治大王国。(三三)彼等最后之王[谓]地上之主海天,彼子摩佉提婆为大施主。(三四)彼八万四千子孙等于弥絺罗城,统治大王国。(三五)彼等最后之王为天所供养之民弥耶。彼为海内地上之主,为有力之转轮王。(三六)尼弥耶之子为克罗罗伽那迦,彼子为萨曼伽罗。其次灌顶之刹帝利名为为阿育之王。(三七)彼八万四千子孙于最上都波罗捺斯统治大王国。(三八)彼等最后之王谓毗阇耶为地上之主,彼子为高贵生灯明者威及陀赛那。(三九)[其次]名为达摩斯那、那伽斯那。萨摩陀[王]、地主、黎努、矩舍、摩诃矩舍、新车及十车,(四〇)名为罗摩、比罗罗陀[王]、奇陀达西、阿陀达西、修阇多及甘蔗、炬面及尼浮罗、(四一)羌第摩、羌达姆迦、尸毗珊阇耶、人主尾施缚多罗及耶利、西哈瓦哈那及聪明继承之守护者刹帝利西哈萨罗(四二)彼八万二千子孙之诸王于迦毗罗[婆苏都]之城市统治。(四三)彼等最后之王[谓]地上之主阇耶先那,彼子高贵之生灯明者师子颊。(四四)师子颊之子有净饭与斛[饭]与刹帝利释饭、白饭王与甘露饭王之五人兄弟。此等五人之王皆呼为饭。(四六)净饭之子为世间之导师悉达多,生罗睺罗跋陀罗,为菩提而出家。(四七)   此等诸王皆有四那由他百千,又有三百之有自在名称……之王。(四八)如此多数地上守护者等说[于此初劫继承守护者,为人人王]由菩萨之系统而出者。(四九)实则诸行无常此生灭之法,生而[又]灭,彼等寂灭为乐。(五〇)   大王系谱毕   师子颊子谓刹帝利净饭王于谓迦毗罗[婆苏都]城市统治。(五一)名婆第萨彼王刹帝利于五山之中间最胜之都王舍城统治。(五二)净饭王与婆第耶[王]互相亲密之友。[频毗沙罗]生年八岁之时,[心]生五愿。(五三)“刹帝利之父教我王之意义,彼之最胜人佛生于我国,(五四)如来最初见我而来,[佛陀为我]说甘露法,我了解[彼]最胜法。”(五五)此频毗婆罗之[心]生五愿。彼生年十五岁之时父[王]没后灌顶。(五六)彼世间导师,生于彼快乐王国,如来于最初见彼而接近。说甘露法,地上之主善了解[此]。(五七)时大雄年龄正三十五岁,地上之主频毗沙罗年龄三十岁,瞿昙较频毗沙罗年长五岁。(五八)刹帝利统治五十二年,与佛交往三十七年间。(五九)刹帝利阿阇世统治三十二年,[彼]灌顶[后]八年,正觉者已般涅槃。(六〇)正觉者世尊最胜人般涅槃后,此刹帝利尚统治二十四年。(六一)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四章 第一第二结集   七十万之漏尽清净而达一切德之圆满阿罗汉等比丘僧伽集合。(一)彼等思惟选择一切最胜者,[由]五百长老僧伽[投票]而决定。(二)彼迦叶于胜者之教头陀行第一,阿难多闻第一,贤者优波离于律,(三)阿那律于天眼,婆耆舍辩才[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童子迦叶能辩[第一],(四)迦旃延于分别,俱絺罗无碍解[第一]。尚有多数他佛之教法最初传持者之大长老等。(五)彼等及完了无他之义务五百有德之长者等[为]法与律之结集,由长老等所结集故称为上座说。(六)优波离于律,称阿难[长老]问法,比丘等法与律之结集。(七)长老大迦叶,大师阿那律,正念之长老优波离,多闻之阿难,(八)[并]由师所称赞,得无碍解,聪明而具六通大神通,达三昧定,于正法达彼岸他多数著名之诸声闻。(九)一切[此等]五百长老,修得胜者之九分教,于最胜佛陀处受持[此等]。(一〇)[彼等]于世尊之处亲闻又亲受持佛所说法与律之总躯。(一一)[彼等]又皆持法者、持律者、精通阿含而确固不动常与师应同受敬重[之人人]。(一二)于[人中]第一之佛处,由如来得最胜之法长老,最初之传持者等,行[此]第一之结集。[故]彼长老说一切又称最初之说。(一三)五百长老等快乐坐于七叶窟,分别师之九分教。(一四)师之九分教此是修多、祗夜、和迦罗那、伽陀、优陀那、伊帝日多伽、阇他迦、阿浮多、毗陀罗,(一五)长老等对此不灭之正法以品、五十集、相应、分类集、名已,而认修多编纂为阿含藏。(一六)只要正法之住,结集之不灭,师之教可长时久存。(一七)教于相应行法与律之结集时,强固确乎不动之[大]地震动。(一八)[纵然]如何沙门或多闻之婆罗门、巧于论争之曲论家之会亦不能覆[此]事。恰如[彼]须弥山俨然存在。(一九)纵令如何之天魔、梵,虽地居者亦不能发现[其中]有何些不当之言句。(二〇)如是具全分法与律之结集,善分类由师之全知善护。(二一)如是以大迦叶为上首彼等五百长老等行不灭法与律之结集。(二二)知人人之疑惑如等正觉之法身自性法之结集。(二三)有无异说之真义,正法之守护而伴随正大理由上座说,只教之久存。(二四)只于教法圣佛陀之诸声之存在,悉承认最初法之结集。[即]是根本因缘最初之始导原理。(二五)由贵种族所生五百长老为最初,(二六)   大迦叶之结集毕   时世间之守护者[佛陀]之入涅槃后十六年,阿阇世之[治世]第二十四年,毗阇耶之[治世]第十六年,(二七)贤者优波离满六十岁时,驮索迦长老于优波离之前受具足戒。(二八)优波离悉诵出最胜佛之说示限度之法典,[即]胜者说九分[教]。(二九)优波离已诵出于佛之处悉完全受持而包含一切经之九分教。(三〇)   佛陀在僧伽中向贤者优波离[如是]宣:“优波离于我教法律之第一上首。”(三一)如是由[佛陀]于僧伽中任命大师[优波离]驮索迦为上首向千[比丘]诵出三藏。(三二)优波离向五百漏尽清净寂静之义言者长老诵出教[法]。(三三)正觉者之般涅槃后,大师长老优波离,教律满三十年间。(三四)优波离以师九分教教名驮索迦贤者八万四千[法门]之一切、(三五)驮索迦于长老优波离之处得全藏,如[彼之]亲教师教以教法。(三六)彼大师[优波离]名驮索迦弟子贤者之长老嘱律之一切而已涅槃。(三七)刹帝利优陀耶统治十六年,优陀耶跋陀之满六[年],彼长老优波离已入涅槃。(三八)   由迦尸来具足恭敬之商人须那拘于耆利跋提[王舍城]之竹林[精舍]于师之教出家。(三九)众之上首驮索迦止住于摩揭陀之耆利跋提,[彼]三十七岁之时,令须那拘出家。(四〇)彼名驮索迦贤者之四十五岁,那伽逐写迦之治世十年,槃多[瓦萨]王之治世二十年,须那拘于长老驮索迦之前受具足戒。(四一)长老驮索迦亦教须那拘九分教,[彼]于亲教师之处得[此],[又教其他]。(四二)驮索迦次第以[彼]弟子长老须那拘为律之上首而六十四岁入涅槃。(四三)   彼长老须那拘满四十岁时,迦罗阿育[治世]十年又半个月(四四)波君荼迦十七年间为掠夺者。[此世代之]经过十一年又六个月。(四五)彼时众中之主长老须那拘已授与悉伽婆与栴陀跋阇具足戒。(四六)   时世尊灭后[经过]百年,毗舍离所属之跋者子等于毗舍离宣言十事。可角[器中]蓄盐之惯习。可于[过日中之荫]至二指[宽幅取食]之惯习,可入村[食后更取食]之惯习,可住所[虽同一场所布萨可个别施行]之惯习,可[在一部众行式事]事后求承诺之惯习,可惯习[依顺之]之惯习,可不扰乱[饮牛乳之]惯习,可饮[未酦酵]棕榈酒,可[坐]无缘之座具,可受金银。(四七)   于毗舍离正觉者之般涅槃后百年,跋耆子等宣言十事。(四八)彼等宣言一切如来之斥不正事而为正事。萨婆伽眉、沙兰、离婆多、屈阇须毗多(四九)及耶舍与娑那[人之]三浮多此等长老等是长老阿难之弟子,尝见奉如来者,(五〇)须摩那、婆娑伽眉此二人是阿那律之胜弟子,尝见奉如来者,(五一)此等之七百比丘等来集于毗舍离,承认于佛教所定之律。(五二)[彼等]皆得净眼,熟达等持,放下重担,脱去结者,俱来集。(五三)   第二结集毕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五章 学派及师资相承   最上人(佛陀)于俱尸那伽罗般涅槃时,七十万胜者子等来集。(一)于此集会长老迦叶是如师之大龙象,于地上无有如彼者。(二)迦叶由诸阿罗汉中选取五百最胜者,进行结集法。(三)彼因长时哀愍有情,[为确立]教[法],于佛陀[入涅槃后]过三月之第四月第二雨期时,进行法之结集。(四)此第一结集,是于摩揭陀耆梨跋提(王舍城)七叶窟入口,七个月而完满。(五)于此结集是[教法]最初之传持者,又于一切世主之教,多数达彼岸之比丘等[来会集]。(六)彼迦叶是于胜者教头陀行第一,多闻[第一]之阿难,于律称[长老]是优波离,(七)阿那律于天眼、婆耆舍是辩才[第一],富楼那是说法、童子迦叶是能辩[第一],(八)迦旃延于分别、俱絺罗是无碍解[第一],其他多数大长老是最初传持者。(九)彼等及其他应作已作之有德五百长老等合诵法与律。由[其]长老等所结集者,称为上座说。(一〇)问优波离于律、贤者阿难于法,为法、律全部之结集。(一一)于正法达彼岸之长老优波离与阿难此两者,是于胜者中得法与律。(一二)精通经之[彼等]宣明异门说、非异门说及了义、未了义。(一三)[此等]长老、最初之传持者等,是于最胜者处,得最最胜如来之语,以行最初之结集。然者,彼上座说,被称为最初之说。(一四)[尔来]最上之上座说,是经百年之长时,持续清净无缺。(一五)   经过最之百年,达第二之百年时,于上座之说,生起最上之大分裂。(一六)集毗舍离一万二千跋耆子等于最上之都毗舍离宣言十事。(一七)彼等于佛陀之教,宣言:角盐[净]、二指[净]、村内[净]住所[净]、事后承诺[净]、习惯[净]、不扰乱[净]、[饮]不酦酵之棕榈酒、又[受]银、[使用]无边缘座具之[十事]。(一八)彼等背师之教,[宣扬]非法非律,宣言违背破坏义与法。(一九)为破斥彼等,多数佛陀之声闻一万二千胜者子等之集来。(二〇)于此集会中,如师之大龙象而无匹敌之大师,有八人之上首比丘。(二一)[即]萨婆迦眉,沙兰,离婆多[及]屈阇须毗多,婆娑伽眉,须摩那及娑那之住人三浮多,(二二)由胜者所称赞之仙人迦兰陀之子耶舍。[彼等]为破斥恶人等,来集毗舍离。(二三)婆娑伽眉与须摩那是阿那律之弟子,其余是长老阿难之[弟子]曾奉见如来者。(二四)时修修那迦之子阿育为王,[其]刹帝利统治于巴连弗之城市。(二五)有大神力八人之长老等乃得彼之支持以破十事,驱逐彼等恶人。(二六)有大神通力八人之长老等,驱逐恶比丘等,为破恶说而净自说,比丘等选七百阿罗汉,行最胜法之结集。(二七、二八)此第二结集最上之都,毗舍离之重阇讲堂,[经]八个月而完成。(二九)   由上座等所放逐恶比丘跋耆子等,得其他之支持,向众多之人说非法。(三〇)集合一万人进行结集法。所以此法之结集,称为大合诵。(三一)   此大合诵之比丘等是决定违背[正法]之教[法],破坏根本之辑录而作其他之辑录。(三二)   彼等于某处所辑录之经移至其他之处,于五部破坏法、义。(三三)比丘等于异门说、无异门说、了义、不了义亦皆不分辨,(三四)彼等从佛陀密意所说,放置于余处,彼等诸比丘,于文中失去众多之[真]义。(三五)彼等弃一部甚深之经、律而作类似奇异之经、律。(三六)[律]内容之摘要,唯波利婆罗、阿毗达磨之论、波致参毗陀、尼泥沙、阇多迦之一部,除此而外,彼等造作不同者。(三七)彼等舍弃[关于]名词、性、措辞、文体修饰之原则,以改作其[全部]。(三八)   [此等之]大合诵等,是最初之分派,仿彼等而发生数多之分派。(三九)其后于彼[分派]中生起分裂。[即]牛家、一说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〇)其后牛家中亦分二派。[即]多闻、说假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一)如是再由大合诵,分裂为制多[山]论师等。此等之五派,皆是由来于大合诵,(四二)彼等破灭义、法结集之一部份,削除结处之一部,以改造其等。(四三)彼等舍弃[关于]名词、性、措辞、文体修饰之原则以改作其[全部]。(四四)   于纯粹上座部再起分裂。[即]化地、犊子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五)犊子部中又起分法上、贤胄、六城及正量四派。(四六)其后化地[部]中起分二派,说一切有、法护之比丘等分离为二部。(四七)由说一切有而饮光,由饮光而说转,由此次第更起经说。(四八)由上座分出此等十一派,破灭义、法结集之部份,削灭结处之一部,彼等以改作其等。(四九)彼等舍弃[关于]名词、性、措辞、文体修饰之原则,改作其[全部]。(五〇)   十七之分派[与]正统之一派,加上正统派,此等全部十八[部派]。(五一)最上之上座部,恰如尼俱律陀之大树,无遗漏亦无附加,是完全胜者之教,余派如树树生荆棘。(五二)于初之百年中,无[任何之分裂],但至第二之百年,于胜者之教中,生起十七之异派。(五三)其后次第生起雪山、王山、义成、东山、西山及第六之后王山。(五四)   学派毕   [第二结集时,长老等有如次之豫见:]“当来百十八年,应出现比丘沙门适于[破斥该时僧伽之分裂]。(五五)由梵界灭没,通晓一切真言之婆罗门种生于人[界]中。(五六)彼名帝须,通称为目犍连子。悉伽婆与栴陀跋阇,令此青年出家。(五七)因此,帝须出家,究[学]圣典,破斥异说,树立教[法]。(五八)其时于巴连弗名阿育王,如法之国增长者导师当统治王国。”(五九)   “彼等七百比丘长老等,皆教[正]教,破斥十事而般涅槃。(六〇)由梵界灭没而生于人间,十六岁而通晓一切真言。”(六一)[一日来帝须父之家长老悉伽婆]“我欲询间其沙门,请回答[对于]梨俱吠陀、夜柔吠陀、沙磨吠陀、字汇[尼干画]及第五之伊底诃写等质问。”(六二)得长老之许诺,彼直询[难]问。[时]悉伽婆,对此智慧成熟之青年如是言:(六三)“青年!我亦应问[关于佛陀]之所说。若[卿]是聪明者,该答[我]所质问。”(六四)被询问时之[帝须]:“我未曾见亦未闻,我欲学其真言。我愿出家。”(六五)[如是]青年舍在家之陕隘,于圣者之教,[求]无家寂静之位而出家。(六六)多闻之栴陀跋阇,于有愿学尊重心之沙弥,教与师之九分教。(六七)悉伽婆具引青年而令出家,多闻之称栴陀跋阇,对于善学受持真言之[青年],教完九分[教],彼等长老乃般涅槃。(六八)   旃陀掘多二年,于波君荼迦王十八年,悉伽婆六十四岁。[其时]目犍连子于长老悉伽婆之处受具足戒。(六九)目犍连子帝须于栴陀跋阇之处学律,依身之灭而解脱。(七〇)悉伽婆与栴陀跋阇,向有大威光之目犍连子,[对于][比丘比丘尼]之两者,教由结集充实之一切藏。(七一)智具足之悉伽婆,于有大威光之目犍连子成了律之上首,彼于七十六[岁]而入涅槃。(七二)旃陀掘多二十四年之统治,其十四年,悉伽婆般涅槃。(七三)彼住阿兰若而[持]头陀说,少欲而乐森林,终始欢喜、制御,通晓正法,(七四)乐边地之床座而入大森林,[此]雄者如山窟之狮子,独一而[住]。(七五)   世间之守护者涅槃后过十六年,时贤者优波离满六十岁。(七六)[其]阿阇世[治世]第二十四年,毗阇耶之[治世]第十六[年]。[时]驮索迦于长老优波离之处受具足戒。(七七)称为驮索迦贤者,正是四十岁。那迦逐写之[治世]十年,波君荼迦之二十[年],(七八)长老苏那拘于驮索迦之处受具足戒。(七九)[经]迦罗育之[治世]十年,于铜叶岛空位十一年,悉伽婆于长老苏那拘之处受具足戒。(八〇)旃陀掘多之[治世]二年,时悉伽婆六十四岁,波君荼迦王之五十八年,目犍连子,于长老悉伽婆之处受具足戒。(八一)于法阿育王[治世]六年,目犍连子六十六[岁],闻荼私婆王之四十八[年],摩晒陀于目犍连子之处受具足戒。(八二)   优波离于佛陀之处受律,驮索迦于长老优波离之处受一切律已,与亲教师同样教[授]教[法]。(八三)长老驮索迦以律教苏那拘,[苏那拘]于其亲教师之许会得已而教[其他]者。(八四)精通法、律,具足智慧之苏那拘,以一切律顺逆教悉伽婆。(八五)悉伽婆与栴陀跋阇是苏那拘之弟子。两长老对弟子等教律。(八六)目犍连子帝须于栴陀跋阇之处受律,于依身之灭而解脱。(八七)亲教师目犍连子对弟子摩晒陀,目无缺地教上座所说一切之律。(八八)   正觉者般涅槃后,大威光之长老优波离教授律满三十年。(八九)彼大慧(优波离)令弟子名长老驮索迦贤者,为律之上首而涅槃。(九〇)   驮索迦顺次令弟子长老苏那拘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四[岁]而涅槃。(九一)六通具足之苏那拘,令圣之后裔悉伽婆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六[岁]而涅槃。(九二)如是智慧具足之悉伽婆,令青年目犍连子为律之上首,于七十六[岁]而涅槃。(九三)又目犍连子帝须,令弟子摩晒陀为律之上首,于八十六[岁]而涅槃。(九四)   优波离七十四、驮索迦六十四、长老苏那拘六十六、悉伽婆七十六、目犍连子八十。[此等是彼等]由受具足戒[至涅槃止之]全[年数]。(九五)   贤者优波离是全生涯为律之上首,长老驮索迦是五十[年],苏那拘是四十四[年],悉伽婆是五十五[年],名目犍连子之[长老]是六十八[年间为上首]。(九六)   刹帝利郁陀耶统治十六年。郁陀耶跋陀之[治世]六年,长老优波离般涅槃。(九七)自在者修修那伽统治十年,修修那伽之[治世]八年,驮索迦般涅槃。(九八)   修修那伽[伽罗育]之殁后,有兄弟十人,彼等皆协力而统治二十二年。其第六年苏那拘般涅槃。(九九)旃陀掘多统治二十四年,彼之[治世]十四年,悉伽婆般涅槃。(一〇〇)宾头沙罗之子,有大名声之刹帝利法阿育亦统治三十七年。(一〇一)于阿育王[治世]二十六年,名[长老]目犍连子辉耀其教,于寿灭而涅槃。(一〇二)   彼大师贤者之长老优波离,令弟子名长老驮索迦贤者为律之上首,于七十四年而涅槃。(一〇三)驮索迦顺次令弟子之长老苏那拘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四[年]而涅槃。(一〇四)六通具足之苏那拘,令圣之后裔悉伽婆为律之上首,于六十六[年]般涅槃。(一〇五)智慧具足之悉伽婆,令青年目犍连子为律之上首,于七十六[年]而彼涅槃。(一〇六)目犍连子帝须,令弟子摩晒陀为律之上首,于八十[年]而涅槃。(一〇七)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六章 阿育王之归依   正觉者般涅槃后二百十八年喜见灌顶。(一)   喜见之灌顶时王威表现,彼涨[彼]功德之荣光上下一由旬,统治阎浮洲大王国。(二)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以所有药草混和之十六瓮之水为彼由雪山顶上之阿耨达池运来。(三)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赍送善香之山所生柔滑甘美而有风味可喜之纳佳蔓[蒟酱蔓]之扬子木。(四)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赍送柔滑而有风味诸大鬼神之守护善香之山所产阿摩勒[庵罗果]与药材。(五)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赍送有风味而芳香天上饮料及已熟之庵罗果。(六)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由六牙[池]赍送五色上下衣服。(七)彼时彼等诸龙王日日不绝由龙界赍送洗头之香粉末,同样之涂香,着用柔软而无缝线须摩那[素馨]华之衣,高价点眼药[安膳那][等]之一切。(八、九)彼时彼等诸天日日不绝赍送糖果、多量之槟榔子实、黄色之手巾。(一〇)鹦鹉送鼠之集出九千担之陆稻,蜜蜂作蜜,熊以锤锻物。(一一)于天国出生好音之迦陵频伽鸟[感动]于阿育王功德之荣光,常使人闻妙音。(一二)四佛之奉事者一劫寿之大龙以黄金之锁带,为阿育功德之荣光所动而来。(一三)大名声之喜见以赤色之华鬘供养。美丽之果报由施食而能得。(一四)   此旃陀掘多之孙而为宾头沙罗之子[阿育王],当时为王子为郁禅尼之副王。次第行而来至卑提写城市。(一五)于其处又谓有今名长者之女与彼同栖生有最胜之子。(一六)摩哂陀与僧伽蜜多等欢喜出家,两人更出家而断有之缚。(一七)   阿育统治最上之巴连弗,灌顶后三年,已信乐佛之教。(一八)   正觉者之于和跋单般涅槃时与孔雀家出生摩哂陀之生诞之时间,被数计为几何之年。(一九)二百年更经四年彼时正为阿育之子摩哂陀之出生。(二〇)   摩哂陀十岁之时,父杀兄弟[如是]统治阎浮洲阅四年,(二一)阿育杀害百人之兄弟,只独自继承王统,摩哂陀十四岁时灌顶。(二二)法阿育灌顶而得神通,有大威力,具功德,于阎浮洲,至转王轮。(二三)彼等满二十年后使喜见灌顶。续奉外道经过三年。(二四)追随六十二见者,九十六种之外道等一切以常[见]断[见]为本,而住二见者。(二五)已有其他尼犍陀裸形并他之游行者其他婆罗门及他之异端者等。(二六)阿育续求真不真请[此等]使人昏迷卑见之尼犍陀,常[见]断[见][佛教]以外之外道、异学、种种之异见之多数邪说之徒。(二七)[王请此等]异学之群,使入[王]宫,与大施而寻无上之问。(二八)被寻问向无智之人人恰如问庵罗树答以面果树用己之力无有可答者。(二九)彼等完全已甘于小座。破一切之外道,驱逐异端之徒。(三〇)王如是思惟:“他之何人于世间为阿罗汉,见阿罗汉道耶?(三一)在世界[确应有]如是者。此世界我想非全无[如是之人]。我何时可遇[如是]善人。闻彼之善说,我由胜利而获物各各可与王国。”(三二)王虽继续如是沉思如是应供养者未发现。[其后]王常善柔和而为搜求有戒德者。(三三)彼凝视多数之人人逍遥彼之宫殿,见托钵而行于车道之沙门尼俱律陀。(三四)[王]侧视进退端严而眼投于[地],威仪具足心寂静之阿罗汉。(三五)达最上之调伏处[善处],调御、守、善护持、不交家族之群,澄清恰如虚空之月。(三六)如狮子无畏怖,如火蕴之光辉,尊贵而难接近,确固安静,而心寂静(三七)诸漏尽,由一切烦恼清净而为最上人行住具足之最上沙门,(三八)见达一切德之尼俱律陀,为宿世之友于前世善为善行住于圣道之果,(三九)住于牟尼位之牟尼而托钵思考步行于车道。(四〇)彼贤者焦恋,(四一)思惟:“此长老无疑于世间为阿罗汉声闻如佛陀,[又]住于出世间之道果,得解脱与涅槃,可尊贵者之一人。”(四二)   彼得五乐之大欢喜,由喜而澄意,己悦如贫者之得宝,自在之帝释得望于意者。(四三)彼呼大臣一人:“噢!汝急可导引彼之端丽而行状寂静恰如象之无畏怖具寂静之德,步行于车道之年少比丘前来此处。”(四四、四五)得大欢喜之王,如是意气扬扬于心思惟:“此之最上人确前所未逢之达最上之法者。”(四六)如是思惟之[王]再言曰:“可就[所设之座]。[座既]所敷。可就出家所适之座。我欲周听卿之所座之物。”(四七)受王之言语[尼俱律]右绕执王之右手而上座,恰如无垢白石座上之天王帝释无怖而坐于最胜之座上。(四八)王思惟:“此之最胜子思而不动无畏者。求教于彼……。”(四九)   王守诸圣前来之惯习,善学,通晓法与律如见柔和最胜之童子,由信乐之心重新如是言:(五〇)“卿我可说卿所学之法。卿为我师。大牟尼!我应顺由卿所教、卿之言语。请教于我。我可闻教[法]。”(五一)闻王赞励之言语,[彼]于[师之]九分教,能通无碍解,熟案极贵之三藏,已见出就彼不放逸之善说。(五二)不于逸甘露之道,放逸是死魔之道。不放逸者不死,放逸者能与死同。(五三)王随喜于贤者尼俱律陀,了解彼之最胜之因,“此可为一切智者佛说一切法之根本。(五四)今日我将归依卿等、佛、法、僧。[我]告于卿我妻子眷族者俱为优婆塞。(五五)我由善知识尼俱律陀之到来与妻子等俱确立归依,供养银四十万与对长老八人分之常食”[已言]。(五六)   [王问尼俱律陀言:“有如卿之沙门耶?”彼]答:“达三明、神通力、又熟达心差别,有漏尽阿罗汉者佛之声闻数多。”(五七)王再问长老言:“我欲见僧宝,我愿听法,礼拜来集之集会。”(五八)   六万之诸比丘来会集。使者等告王:“大僧伽甚满足已来集。王可出逢愿望之僧伽。”(五九)地上之主法阿育闻使者语,呼彼眷族、朋友、大臣、亲族之众:(六〇)“朕向大僧伽之集会应与布施。于力可能之限度奉事之。(六一)立即准备为朕布施相应之讲堂、床坐、水、侍者、进物、食物。(六二)立即为朕向汤食厨夫令善准备料理白粥愉快清净之食。(六三)朕向最上群比丘僧伽与以大施。于城市打大鼓,清扫街路而撒白砂并五色之华,(六四)于此处彼处供置华鬘之供物、牌楼、羊角蕉树,美满水器,于此处彼处开始[建立]高塔。(六五)以帛布作幢令结于此处彼处,结以华环之绳,应令此都城美丽。(六六)以种种之璎珞严饰之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罗与其他族亦共以衣服、庄严、执华,燃炬火往见僧伽。(六七)诸家熟练之乐师出好音使听者恍惚,奏所有之伎乐往见最胜之僧伽。(六八)[着饰之青年妇女子、]学者、歌舞、俳优亦悉皆接近僧伽,令快乐来会者。(六九)种种之华、种种样样之抹香、涂料供养僧伽。(七〇)于城市中[置]门卫悉准备[人人]所望之施物。(七一)国内之住民终日作供养,夜之全分亦于三更供养僧伽而无余。”(七二)   彼夜过有大名声之刹帝利,于宫殿已准备具足胜味食,(七三)[如是]令彼大臣随从者等:“于多数人人与香物华鬘、华之堆叠或多数之华、伞盖、幢,(七四)于日中取燃之灯火。应令彼等取朕命令之限度。(七五)此城市全[住民],由四方之市民,一切之王臣等,悉具牝牛、军队、乘物,随行朕往见比丘僧伽。”(七六)王象以王者之大威严前进,地上之主恰如帝释[赴]欢喜园之光辉。(七七)扬溢欢喜之王急往比丘僧伽之傍礼拜、问候、合掌。(七八)彼告比丘僧伽曰:“请为我垂哀愍。”(七九)刹帝利取僧伽父长老之钵,供养多数之华,而入于城市之都。(八〇)请[彼等]于王宫使坐床座,应扬彼等所要,与希望限度之种种粥,高价坚软之食。(八一)比丘僧伽之食毕由钵离手,王与各各比丘一对衣,(八二)更与鞋、点眼药、油、天盖、靴、一切沙门必须之杂器、糖蜜、蜜。(八三)地上之主法阿育请到来之比丘悉坐于内室,坐已王与资具于比丘僧伽:(八四)“我与比丘等所望限度,所欲限度之物。”(八五)由杂器而令满足,由资具而令饱满,由此彼王寻问令善说甚深之法蕴。(八六)“大德!日种之说品有断耶?[由]名词、格、或节或亦组织示几何法蕴之数耶?”(八七)“大王!日种以数说[彼]。善分别,善施设,善解,善能说。(八八)具因,具足义、无过失之善说。[即][四]念处、[四]正勤、[四]意足、[五]根、(八九)五力、[七]觉支、[八圣]支道,如是依最上之菩提分七支善分别善说。(九〇)两足尊敷衍善分别出世间之胜法,宣说师之九分教。(九一)日种为哀愍有情说八万四千之法蕴。(九二)宣说轮回之解脱,一切[趣]苦灭之道,最上之甘露,甘露药最胜之法。”(九三)闻比丘僧伽所说之语,感动于数多喜、乐最上人王,以此话告彼王臣。(九四)最胜之佛说满无不足之八万四千最贵重之法蕴。(九五)朕建立八万四千园,供养一一法蕴于一一园。(九六)如是刹帝利费九十六俱胝之财,即日命令[园之建立]。(九七)当时阎浮提已有八十四[千]之城市。彼一一城市各建立一宇。(九八)如是刹帝利三年而建立精舍,园[工]完毕时,营七日间之供养。(九九)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七章 第三结集   [于其处]阎浮洲由所有诸方之大会众,有八十俱胝之比丘,九万六千之比丘尼,更具多数之六神通比丘比丘尼等。(一)比丘等依神通威力令平坦大地,行开显世间[神变]可尊重八万四千精舍奉献之祭礼。(二)王立于阿育园眺望阎浮洲。阿育依比丘等之神通力,遍见[一切物]。(三)彼于地上到处所建立之一切精舍,所揭扬之幢、华、弓窿门、花环(四)羊角蕉树、以种种华蔽满水器。彼见洲[全]城,四方之严饰。(五)充满欢喜之意,眺望所营祭礼、来集比丘之僧伽或来集之比丘尼等与乞食等所设之大布施,见所供养之八万四千精舍、(六、七)阿育亦欢喜告比丘僧伽:“大德!我师佛陀之教[法]相续者。(八)我多数舍施乃对坚实说者之教法而作。(九)我消费九十六俱胝之大财,对最胜佛陀说法蕴之供养,建立八万四千之园,我日日与四十万金(一〇、一一)一供养支提,一言尼俱律陀[比丘],一说法者,一与病人日日不绝如大恒河之饭。(一二)我[胜]舍施他何物亦不知。我信仰更坚定。故[我]为教[法]之相继者。”(一三)闻法阿育王所说之言,多闻而深义之决定者贤者目犍连子为僧伽之安稳住,为对教法之摄取,又于未来时能知教法上之发生事,伶俐之[彼]答法阿育王之问:“资具之施与者诚是教外者。(一四~一六)舍由己身所生后继者之子、女出家者实教[法]之相续者。”(一七)地上之主法阿育王闻此之语,呼子摩哂陀童子及女僧伽蜜多两人:“朕是教[法]之相续者。”闻父之言,二人之子等承诺此。(一八、一九)“善哉陛下!已作同意。我等可从御身之言。使我等立即出家。[如是]为教[法]之相续者。”(二〇)阿育之子摩哂陀满二十岁,僧伽蜜多生为十八岁。(二一)于阿育之六年二人王之后裔出家。岛之灯明者摩哂陀立即受具足戒。(二二)时僧伽蜜多专注于学,彼[摩哂陀]已为如目犍连子上座说之大师。(二三)   于[目犍连子之]五十四岁法阿育灌顶,于阿育之灌顶后六年[即]目犍连子[长老]六十[岁之时],摩哂陀于目犍连子之处出家。(二四)摩诃提婆令彼出家,末阐提授与具足戒。彼等对此等之三[事]已成为摩哂陀哀怜者之导师。(二五)亲教师目犍连子,以全藏之意义与法悉教岛之灯明者摩哂陀。(二六)[受戒后]四年之摩哂陀于阿育十年为一切经之忆持者为群之阿阇梨。(二七)摩哂陀于两度之结集善说善分经,学习上座之说而受持。(二八)目犍连子教阿育之子摩哂陀三明六通四无碍解。(二九)目犍连子帝须令弟子摩哂陀学阿含藏不绝。(三〇)于[王治世]三年有尼俱律陀[之故事],于第四年[杀害][彼]兄弟,于第六年阿育之子摩哂陀出家。(三一)拘多子有大神通力与长老帝须与须蜜多两人于阿育之第八年般涅槃。(三二)此等王子之出家,二人之长老涅槃。(三三)   多数之刹帝利、婆罗门等明言为优婆塞。于佛之教[法]上得大利与恭敬,(三四)异学外道等,失利得与恭敬。涂灰并结发行者,尼犍陀无衣等,(三五)七年间住于[精舍]与群行布萨。[然]神圣柔和而慎重者等,则不列[彼]布萨。(三六)达[佛灭后]二百三十六年时,彼等六万之比丘住阿育园。(三七)邪命士、其他种种之异教徒等已伤教[法]。[彼等]全缠黄衣,已伤胜者之教[法]。(三八)具六通有神通力为群上首之目犍连子,受千比丘围绕行法之结集。(三九)破斥异说者大慧目犍连子,令确固上座说行第三结集。(四〇)破异说,斥多数无耻之徒,辉扬教[法]说示论事。(四一)弟子摩哂陀于彼亲教师目犍连子处学习正法。(四二)[目犍连子对彼]教五尼迦耶与七论,雄者聪明之[彼]于亲教师之处,已习得律之两毗崩伽、附录及犍度。(四三)   经[佛灭后]第二百三十六年上座部再生大分裂。(四四)信佛之教[法]刹帝利大王法阿育统治于巴连弗城。(四五)彼对最上最胜群之僧伽供与大财,一日与四十万[金]。(四六)一供养支提,(一)为听闻说法,一为病人,一为与僧伽。(四七)见[彼]利得广大之恭敬而六万之贼住外道[止住]。(四八)于阿育园精舍,断绝波罗提木叉。大臣杀害圣者中之若干行波罗提木叉。(四九)为绝灭外道等,六万多数之佛陀声闻、胜者之子等来集。(五〇)于此之集会长老之目犍连子与师等于大龙象,地上无有如彼者。(五一)王问长老对圣者中若干被杀所行。[故彼]行神变而拂王之疑惑。(五二)王于长老之前受教[法]已行截断贼住比丘等之标征。(五三)不尊重之外道等依自说而出家,恰如混入纯金于[赝金中]破坏佛语。(五四)彼等悉反对上座说而分派,为绝灭彼等辉扬自说。(五五)长老宣说[属]论事之阿毗昙论书。如是堕负异说之破灭以后已无。(五六)长老宣说[属]论事之阿毗昙论书,为净自说,[为确立]永久之教[法]。(五七)导师选千阿罗汉,执最胜者行法之结集。(五八)此第三结集令法王建立于阿育园精舍,九个月而毕。(五九)   九个月结集正法[毕]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八章 诸方之教化   有先见之明目犍连子以天眼见当来于边境树立教[法],(一)欲树立教[法],又为众生之证悟,以已为第五末阐提及他长老等遗使边境。(二)“卿等由哀愍有情之与同朋俱往边境说最上之强法。”(三)大仙末阐提赴犍陀罗地方,镇服怒龙令多数脱缚。(四)有大神通力大天赴摩醯沙国,以地狱苦之[教说]鼓舞使多数[之人人]由缠得脱。(五)时令熟达神变他[长老]勒弃多亦上升虚空,宣说无始[相应]。(六)大慧之叟那人达摩勒弃多长老以火蕴喻经之教说镇服阿波兰多迦[国]。(七)有大神通力长老摩诃勒弃多以那罗陀迦叶本生之说话镇摩诃勒吒。(八)有大神通力长老摩诃勒弃多亦以迦罗罗摩经之教说镇服叟那世界。(九)迦叶姓之长老末示摩、多罗比萨罗、索诃提婆、姆拉卡提瓦,于雪山地方镇服夜叉之群。(一〇)彼等于其处宣说转法轮[经]。(一一)有大神通力须那与郁多罗赴金地国,驱逐毕金遮之群,令多数之[人人]由缚得脱。(一二)以己为第五之摩哂陀赴最胜楞伽岛而确立教[法],多数之[人人]由缠而脱。(一三)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九章 毗阇耶之到来   此楞伽岛因于狮子而称为师子胤。卿等对此岛之由来[史话]可听余之语。(一)   万伽王之彼女与栖于林中之狮子同栖于森林,其结果生二人之兄妹。(二)哂哈婆夫与哂瓦利为眉目秀丽之儿童。其母谓苏西玛,父称为狮子。(三)[西哈婆夫]过十六岁由洞窟出,于处建设最上之城市师子邑。(四)大力王狮子之子于罗罗国之最胜狮子邑统治大王国。(五)狮子之子[哂哈婆夫]有三十二人之子兄弟。[就中]毗阇耶与须蜜多为美丽最年长之兄弟。(六)称毗阇耶之王子,精悍而野性,恐怖之所作掠夺之所行。(七)田舍之人人及市镇之人人来集,近王述毗阇耶之不行迹。(八)王闻彼等之话,意怒命大臣等:“放逐此童子!(九)此等近侍妻子眷属婢仆劳役者等悉由国内追放。”(一〇)如此追放使与眷族等别离。时彼等乘船,运出大洋。(一一)“彼等随之所欲向而去,一切无相逢而行,再不归来住王土国内。”(一二)童子等乘船到达不得已之岛。时[其岛]名那伽第波。(一三)妻子等所乘之船到不得已之岛。时[彼岛]名摩西罗罗达。(一四)男子等所乘之[船]漂浮大海,失去[海]路与方位而到首波罗港。(一五)其时彼等七百[人人]于首波罗下船而首波罗之人人大欢待彼等而尊重。(一六)有欢待彼等之时,毗阇耶及[其]随伴者等完全为恐怖之所作,任何人亦不觉察。(一七)[彼等]饮酒、偷盗、邪淫、妄语、恶口、恶行,行恐怖不德之行。(一八)[彼等作如此]恐怖暴虐之荒野恐怖之所为,[首波罗人人]愤怒,彼此相谈:“立即应杀诈欺汉等。”(一九)   [曾]云有抠阇洲婆罗洲、或慢陀洲[之岛]。[近于]楞伽岛知呼为丹巴般尼。(二〇)两足尊正觉者之般涅槃时言此哂哈婆夫之子毗阇耶刹帝利舍弃阎浮洲之土地而到楞伽岛。最胜之佛授记:“彼刹帝利是王。”(二一、二二)由此师呼诸天之王帝释:“憍尸那!为楞伽岛尽力不可懈怠。”(二三)天王须禅钵低闻正觉者之语而已指示乌波罗万那守护岛之工作。(二四)闻帝释之语,有大通力之天子与从者俱为岛守护之准备。(二五)   毗阇那滞在婆卢迦车三个月,令住民等愤怒再乘船。(二六)大众乘己之船,漂于大海,遭遇烈风,失去方向,(二七)到于楞伽岛下船上陆。上陆之后,非常饥渴与疲劳,徒步行去尚且不能。(二八)彼等以两手[两膝]于地上挣扎,起立站立时,见手有铜色之光。(二九)以深赤色之土尘涂手之腕,其[地]时名为丹巴般尼(铜之手掌又名铜叶)。(三〇)于丹巴般尼最胜之楞伽岛作最初之城市。彼毗阇耶住其处统治领土。(三一)毗阇耶与维吉陀与阿努拉达那佳达、阿秋他伽蜜、优婆帝须俱最初来此者。(三二)多数之男女众生之群来集,刹帝利于诸方令建设城市。(三三)围绕市镇之丹巴般尼城市,由毗阇耶建设于最胜河之南。(三四)维吉陀建设维吉陀市又彼建设优楼频罗,言那佳达大臣建设阿㝹罗陀市。(三五)言阿秋他伽蜜者于其处建设郁兰尼,优波带须善区划,繁荣、广大而有快乐市场,[建设]优波帝须城市。(三六)呼为美丽楞伽[之岛]丹巴般尼,名毗阇耶之王为最初之统治。(三七)[王治世]七年,[岛]人人群集,刹帝利统治三十八年。(三八)   [佛陀]成正觉第九月破夜叉军,胜者成正觉,于第五章调服诸龙,成正觉第八年入定。(三九)如来于此等三处来于此处。[佛陀之]成正觉最后之年毗阇耶来此处。(四〇)两足尊正觉者给[岛]人人之住处。[如是]正觉者依身灭入无余涅槃。(四一)   发光者法王正觉者之般涅槃后,刹帝利[毗阇耶]已统治三十八年。(四二)彼遣使者名师子邑之须蜜多于刹帝利之前[告曰]:“立即为我等往最胜之楞伽岛。(四三)我死后无谁统此王国者。我,此我之努力而得之岛与卿。”(四四)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章 阿婆耶王之灌顶   释迦族般睹之女名迦旃延刹帝利女,为维持血统由阎浮洲来至此处。(一)[彼女]为般都瓦萨之王妃即位灌顶,同栖相伴生十一人之子。(二)[即]阿婆耶、帝须、郁提、帝须及第五之阿赛罗、维巴达、及罗摩、尸婆、摩达伽罗及摩陀。(三)然彼等之中最年少之[摩达伽罗]知名质多之女,见彼女之人人[悉]令人魅惑,则称为温摩质多[荡人之质多]。(四)   [般都瓦萨]自己灌顶之年到优婆帝须村,此刹帝利已满三十年之统治。(五)   生于世间导师之种姓甘露饭之孙有七人之释种。为罗摩、帝须、阿㝹罗陀、摩诃利、提伽乌、罗哈那第七之伽摩尼。(六)   般都瓦萨之子阿婆耶刹帝利,承[父王之后]统治二十年。(七)提伽乌之贤子为般都瓦萨之近侍,贤者伽摩尼与[王]女质多同栖。(八)同栖而生半持陀王子,[半持陀由叔父之迫害]守护自己住于多瓦利伽曼多罗。(九)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一章 天爱帝须王灌顶之品品   阿婆耶之第二十年波君荼已二十岁。波君荼迦生第三十七年灌顶。(一)阿婆耶之第二十年,波君荼迦为盗贼。经十七年杀害母方之七人叔父,于阿㝹罗之城市,王即位灌顶。(二)彼治世[未]经十年时,将来尚有六十年。彼定聚落之境界,使全国无畏。(三)波君荼[迦]君临夜叉与人间之两者统治满七十年。(四)波君荼[迦]之子名闻荼私婆刹帝利王于丹巴般尼统治六十年。(五)   闻荼私婆之子有他十人之兄弟。[即]阿婆耶、帝须及那伽、摩达巴耶与乌提、蜜陀、锡瓦、阿赛罗、帝须、吉罗彼等全十人。王妃阿㝹罗与锡瓦罗乃闻荼私婆之女。(六、七)于阿阇世八年毗阇耶来此处,郁陀耶之第十四年,时毗阇耶殁去。在郁陀耶之第十六年[诸人]使般都瓦萨灌顶。(八)时于丹巴般尼毗阇耶、般都瓦萨两王之间缺王一年间。(九)于那迦逐写之二十一年时般都瓦萨殁去,于那伽逐写之第二十一年阿婆耶灌顶。(一〇)   ……十七年、二十四。……(一一)   旃陀掘多之第十四年波君荼迦王殁去,于旃陀掘多之第十四年闻荼私婆灌顶。(一二)由阿育之灌顶经十七年时闻荼私婆殁去。(一三)   彼[阿育王]十七年之翌年六个月时冬期之第二月,于额沙荼星宿之下,天爱帝须王于丹巴般尼灌顶。(一四)于车多迦山之麓有三根竹杖。[第一是]白银色之杖有如黄金蔓草,(一五)[第二是]华杖加青、黄、赤、白、极光净、黑之华形有[美丽]吉兆之[彩文]。又[第三是]鸟杖[现]各各相同天然色之四足兽及鸟之[生]。(一六、一七)尔时出现马[珠]象[珠]车[珠]庵罗果[珠]婆罗耶[珠]指轮[珠]、迦鸠陀[果珠]世间[珠]谓此等八种之真珠。(一八)于天爱帝须之登[王位]时,人人于彼灌顶式之庄严由摩罗耶国以三种摩尼,由车多迦[山]麓以三种之[竹]杖,由海中赍以八种之真珠。(一九)多数之人人七日间由天爱之功德赍送摩罗耶所产相应于王者之诸多摩尼。(二〇)王见[此等]最贵高价之宝,希有而难得无比无类之宝,(二一)由欢喜之心发[如是]言:“朕如是善生之家世,人中最上是朕善业之果。[朕]得此多数百千之宝,见由朕之功德业所生[之宝]。谁人适受此等献上之宝者耶?”(二二、二三)王沉思:“朕之母耶?父耶?兄弟耶?否则眷族、友人、同朋耶?”想起刹帝利阿育。(二四)天爱帝须与人王法阿育之两者[互相]坚固合敬为未见之善友。(二五)“朕为阎浮洲之王,朕之一生所爱之友乃[为]大功德之法阿育亲友。(二六)彼适于受朕之赠宝,朕亦适与[此等]高价装饰之财。(二七)起立!可爱者!立即持此宝往阎浮洲名[土地之]华[子]城市,与朕之友阿育高价之宝。”(二八)   天爱遣送摩诃阿栗吒及萨罗、婆罗门波兰达波巴达、占师普陀提萨此等四人之使者。(二九)天爱添附多数之宝:光辉三个摩尼、八个最胜真珠、三根刺棒[形竹杖]、以最上之螺而送往。(三〇)[如是]刹帝利[使者事由心欢喜]遣往大臣萨罗、将军阿栗吒、波兰达波巴达、占师普陀提萨。(三一)   [阿育向天爱帝须]赠与伞、拂子、剑、耳饰、恒河水、黄金瓶[频加]螺、担床、(三二)吉祥金器、化妆粉末、[此等]为即位灌顶所赠。[千万金]一对之不触水布、高价之手巾、(三三)甚贵青栴檀、曙光色粘土、阿梨勒果、庵罗果[为赠物],又送此之消息。(三四)“佛是应供养之第一人者,法是离欲中之最胜者,僧伽是第一之福田。[此等]三于人天界为最胜者。(三五)朕是刹帝利为最上之利益,归依于此。”(三六)   彼等四人之使者[于华子城]逗留五个月,彼等受法阿育所遣送之赠物而[出发](三七)于吠舍佉月之[白]分之第十二日由阎浮洲到此处。法阿育遣送灌顶之资具遣与同附属品。(三八)彼等是行天爱帝须第二之即位灌顶。行第二即位灌顶于吠舍佉月之布萨。(三九)由此经一个月在逝瑟咤月之布萨,以摩哂陀为第七,[人人]由阎浮洲而来此处。(四〇)   王灌顶之品品叙述毕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二章 摩哂陀之来岛   拂子、冠、剑、伞、屣、头巾、沙罗、量尺、黄金瓶[频伽]吉祥金器、(一)担床、螺、恒河水、不触水布、黄金钵、匙、高价之手巾、(二)一担之阿耨达水、最胜之青栴檀、曙光色粘土、龙王将来之点眼药、(三)阿梨勒果、庵罗果、大珍贵之甘露药、鹦鹉之将来芳香百六十担米,[以上]福业之赐物[此等]谓阿育赠[王天爱帝须]。(四)[尚]公言:“余归依佛、法、僧伽,于释子之教为优婆塞。(五)卿亦于此等三事,最上胜者之教起信心归依于师。”[添彼文书](六)大名声之法阿育为此恭敬,为天爱帝须而遣[使者]。   彼等使者之去与否(七)有大神通力多数之长老等,于最胜之阿育园,对楞伽之地哀愍,如是告摩哂陀。(八)“时已[来]。卿于楞伽岛树立教[法]。大功德之人!卿行令改宗最胜之[楞伽之]岛。”(一〇)贤者闻具足岛之灯明者摩哂陀,闻僧伽之言,与众俱诺。(一一)作一肩衣而合掌,稽首礼拜,“我往最胜之岛。”(一二)摩哂陀[王子],彼时已为僧伽之长老。壹帝臾、长老郁帝臾、拔陀婆罗、参婆楼及具六神通有大通力沙弥须摩那此等具六神通有大通力五人之大长老,与众俱离去阿育园而游行,(一三)次第游行达卑提写山[之精舍],随意住于卑提写山,(一四)摩哂陀归依于母,教了戒、布萨以正法[正]教洲之住民等坚固而住。(一五)   大师长老摩哂陀于晡时燕坐,独处沉思[楞伽改宗]时之适与不适。(一六)诸天之主帝释,知长老之所念,现于长老之前,于面前[如是]告曰。(一七)“大雄!卿[来]楞伽岛改宗之时。为有情之哀愍立即最胜岛之行。(一八)在往最胜之楞伽岛向有情说法。使知四谛。令众生由缚解脱。(一九)于楞伽岛光辉最胜佛陀之教[法]。[卿之来],是龙象所悬记,比丘僧伽选卿。(二〇)我为奉事[卿之]来到楞伽岛,应为一切应作之事。[今]卿应去之时已[来]。”(二一)岛之灯明者摩哂陀闻帝释之语:“世尊正确悬记,由比丘之僧伽所选,(二二)帝释向我乞求,我树立教[法]。我往丹巴般尼。丹巴般尼之人人虽聪明,(二三)彼等未闻善说趣于一切苦之灭道。我令彼等知。我往最胜岛。”(二四)知时与期阿育之子摩哂陀,告伴随者考虑前往之事。于众中之上首摩哂陀已有四人同等之亲教师。(二五)沙弥须摩那、优婆塞盘头迦。有大通力[摩哂陀、彼等]具六神通之六人者,已知彼之所思。(二六)“我等今往宏大最胜之楞伽岛。我等令多数之众生改宗,令树立教[法]。”(二七)“善哉”彼等一同欢喜回答:“大德!是时矣!往眉沙迦山。彼[天爱帝须]王为狩猎已由市而出。”(二八)   婆娑婆因陀罗帝释满足而退燕座于长老摩哂陀之傍而述此语:(二九)“友!卿由正世尊当来世摩哂陀比丘为岛改宗。彼弘布胜者之教。彼转法轮。彼济度大苦众生,令多数人人利益住于果,为多数人人之幸福,为世间之哀愍,为利益,为人天之利益[与]为幸福而精进与悬记。(三〇)如是依世尊所指示,今,现在长老与比丘等,楞伽岛之改宗已托付于[卿]。大雄!为岛改宗之时。大雄!应岛改宗之期。卿于此时节到来。应荷此重担。改宗丹巴般尼,定能弘布胜者之教[法]。我较卿早起为卿之弟子,为步行卿背后之仆从。”(三一)[摩哂陀答]:“[我]奉受世尊师之言,济度丹巴般尼,示现光辉于[此岛],可增大正胜者之光辉。[在丹巴般尼]无智与有翳膜所包蔽,由嫉与悭所制,随逐于愚钝恶法之颠倒,行于恶道,践入于余道。如丝之縺,如织物师之织丝,[恰]如文奢草与博刺博奢草已成乱脉。丹巴般尼无智与黑闇,为无明之闇[所闭]完全由盖与烦恼所征服。[彼]大黑暗,由无智之黑闇所包蔽,被闭覆,被蔽络。(三二)我破无明之闇而示光辉。我光辉全丹巴般尼胜者之教[法]。”   如是由诸天之王婆娑婆因陀罗而如是言语勉励,[摩哂陀]由燕座起,起精进[心],眺望比丘之僧伽。(三三)“我等往丹巴般尼。丹巴般尼之人人聪明。彼等未闻善说[趣]一切苦之灭道。我等使彼等知[此]。我等往最胜之岛。”(三四)   心愉快于卑提写山渡过三十夜,“今成旅行之时。我等往最上之岛。”(三五)恰如白鸟王之[飞翔]于空中而由阎浮洲飞去。长老等如是飞于[空中],已降临于山中最[眉沙迦山]。(三六)彼等停于如云之山上最上都[阿㝹罗陀市]之前。恰如白鸟[停]于山顶、停于眉沙迦[山]之顶。(三七)时谓摩哂陀[王子]为僧伽之长老,壹帝臾、长老郁帝臾、拔陀娑罗及参婆楼、(三八)沙弥须摩那、优婆塞盘头迦,此等为一切有大神通力丹巴般尼之改宗者。(三九)于彼处恰如白鸟王飞翔空中,长老等于如云之山上最胜之都前,(四〇)如山顶之白鸟停于眉沙迦之山顶。彼时彼闻荼私婆之子天爱帝须,是丹巴般尼之主而为王。由阿育之灌顶经十八年,(四一、四二)帝须之灌顶后满七个月,摩哂陀[法腊]十二年,由阎浮洲来到此处。(四三)夏之最终月,于逝瑟吒月之布萨之阿㝹罗陀与逝瑟吒月星宿之下,众之上首摩哂陀已来至眉沙迦山。(四四)[恰于彼时]王出狩猎,已来近于眉沙迦山。天现麋之姿,现于王[前]。(四五)王见麋立即追赶,附随于背后,而入于山间。(四六)彼于彼处夜叉由长老之前消失,见长老之坐。彼时王甚惊恐。(四七)[长老]:“王如一人心有恐怖悬念,只使见我。于军队来集时,彼时令见彼比丘等。”(四八)[摩哂陀]于彼处见刹帝利如地上之守护者恶人之姿而行狩猎,呼彼刹帝利之名。彼于彼时云:“帝须!可来此。”(四九)[帝须]:“以非人之言语呼余,此唯一无二之着袈裟缠僧伽梨秃头者是谁?”(五〇)“刹帝利!地上之守护者!卿不断寻找沙门人界之我,大王!我等为法王之弟子沙门,对卿哀愍由阎浮洲而来此处。”(五一)[王]舍武器而坐于一面,王坐以含多数义利之[言语]问候。(五二)闻长老语,舍武器接近长老礼敬而坐。(五三)次第四万之大臣与军队来集,围绕[王与长老]而立。(五四)军队来集之时,见[王]供长老等坐,寻问:“有无其他多数等正觉者之声比丘等耶?”(五五)“有通三明,得神通力,熟达于心差别漏尽阿罗汉之多数佛之声闻等。”(五六)   由庵罗之譬喻而知此伏敌者之贤者,于其处说无上之象迹[喻经]。(五七)听彼最胜之法,如贤人之[心]生信仰,彼等四万人已归依于佛。(五八)于彼处王心欢欣满足喜悦告比丘僧伽曰:“往我都之城市。”(五九)如是[摩哂陀]速行令所率军队敬虔又具足贤智天爱[帝须]王改宗。(六〇)摩哂陀闻王之言如是云:“大王!卿来甚善。我等住于此处。”(六一)使王行后,岛之灯明者摩哂陀言比丘僧伽:“我等令盘头迦出家。”(六二)闻长老之言,一同立即心向[其事],检查村境,令盘头迦出家,[盘头迦]受具足戒而于彼处得阿罗汉果。(六三)   [翌日]长老立于山顶言驭者:“乘物不适于[我等]。为如来所斥者。”(六四)驭者还,制御心有大通力长老等如白鸟之王[飞翔]于空中由虚空去,由空中降于地上而立。(六五)驭者着内衣、缠衣,见[彼等]欢喜[往]告王。(六六)王遣驭者告大臣等曰:“于府内准备廷堂。(六七)王子王女妻妾王纪等而欲愿会[彼等]者等,可逢长老等之到来。”(六八)良家出生诸大臣闻王之言,于宫廷中央张帛布造廷堂。(六九)长挂纯白清净无垢之帛布天盖,以幢或螺围绕,以白布严饰,(七〇)被撒布混白华之白砂,[竣成]譬如雪胎纯白庄严之廷堂。(七一)一切以纯白之布庄严廷堂,内部平坦而告王:(七二)“大王!善造美丽之廷堂落成。陛下!此令知于出家相应之座。”(七三)彼知刹帝利王驭者到来:“陛下!乘物不适坐于比丘僧伽。(七四)陛下!噢稀有。有大神通力长老等一切初遣我等,彼等居于后[然由我]先到。(七五)高广之床座不适于比丘等。彼等长老等接近被命令敷物之事。”(七六)闻御者之语,王意甚满足,赴迎长老等礼拜。(七七)刹帝利取长老等之钵,供养以芳香之华鬘,与长老等俱达宫门。(七八)长老入王宫内之廷堂,见以撒散于地上之帛布遮蔽床座(七九)坐于以帛布遮蔽所设之座。坐已王与水与粥、坚食,(八〇)王亲手劝进甘食。长老食毕,由手离钵,(八一)王与后宫之人人俱唤王妃阿㝹罗:“王妃!应知时。应恭敬彼等之时。”(八二)由五百之侍女等,围绕名阿㝹罗之王妃礼拜长老等,随欲供养,(八三)接近长老等礼拜而坐。大师向彼女等说法,恐怖饿鬼等事(八四)令知天宫[事四]谛相应。听彼最胜之法,贤者于心生信仰,彼时王妃阿㝹罗、五百侍女等得须陀洹。[此于楞伽]为最初之得悟。(八五、八六)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三章 大云林园之奉献   前未见[比丘等]众,一切人人之群,来集于王宫之门,发大声音。(一)王闻大声而接近此等之人人,“何为来集[此等]多数一切之大军耶?”(二)“陛下!此大军乃观望僧伽而来。彼等因不得见故扬起大声。”(三)“人人之群可入宫内过狭。象屋且不混杂。依而彼等人民等在于其处而可见长老。”(四)[摩哂陀]食事毕,使[王]欢悦,由座而起,由王宫出赴象屋。(五)象屋准备高价之舆。岛之灯明者摩哂陀已坐于最胜之舆。(六)群中之最摩哂陀坐最胜之舆,于其处说最胜之天使经。(七)闻彼宿业之甚恐果报天使经,[人人]畏怖感动地狱之恐怖。(八)彼知众生恐怖之态而说四谛。[彼之说法]毕已千人之[人人得预流果]。[此于楞伽岛]为第二之得悟。(一〇)   [摩哂陀]于王舍城如佛陀受多数人人之围绕,使众生等不断喜悦由象屋出去。(一一)大众由南门去城下,[赴]市之南大欢喜林……园。(一二)彼等……于园中准备高价之舆。长老坐而说最上之法。彼于其处说最上之贤愚经。于彼处千人之有情得悟法。(一三)彼时于欢喜囿园有大群众。良家之主妇、少女、良家之息妇、良家之女等,(一四)彼时成阵为见长老而来。彼女等于交相问候之间已至晡时。(一五)[王向摩哂陀]:“长老等请留于此大欢喜囿园。由此赴遥远山洞窟过迟。”(一六)[摩哂陀云]:“此处多人数围绕过近于村境。夜[必定]有喧骚之事。然而我等虽在此帝释之堂亦譬如相应充分燕座而往山。”(一七)[如是帝须]:“不远不近往来便利我大云林安静囿园。(一八)[卿欲见]人人易近,日中喧骚而无杂沓之事,夜亦不生喧骚。(一九)相应燕坐,对出家人等好适,受眺望与荫影之惠,结华与果实之美,(二〇)为栅所绕,门以见张塔善守护。我欢喜王囿园完备有王门,(二一)以白莲青莲遮蔽,有善造之莲池,[彼等之]华漂浮芳香,善贮清凉之水。(二二)我之囿园如此快适。僧伽具为好适。长老清留此处。请为我垂哀愍。”[如是言己]。(二三)彼时与众俱之长老摩哂陀,闻王之语,由大臣等围绕而赴云林。(二四)由人民之主而恳望大师摩哂陀长老,入好适之大云林囿园,大师长老于囿园中王之建物中渡过[其夜]。(二五)   翌日王再访长老,以头顶礼,王言长老等:(二六)“卿等安眠与否?此处于卿快住耶?”“[住]为静适于时候,人人由隐屏,(二七)相应于燕座,又坐卧舒适。”王闻彼[此语]如梦中欢欣感激,(二八)地上之主,取黄金瓶,向长老之手灌水,合掌而言:(二九)“大德!以此美好之大云林囿园奉献四方僧伽。请于受纳。”(三〇)岛之灯明者摩哂陀闻人民主之语,为僧伽而受纳囿园。(三一)大云园之奉献受纳时,其大地震动,震动数次。(三二)帝须人民之主,奉献于僧伽,[尔来]以其大云林囿园[称]为帝须园。(三三)天爱先为僧加价值教[法]奉献名大云林园。(三四)于是大地起身毛弥竖未曾有之震动。与王共俱一切人人就问长老身毛弥竖之[所以]。(三五)“此于最胜之楞伽岛是最初之精舍。最初大地之震动乃为教[法]之确立。”(三六)今见[此]未曾有之身毛弥竖之希有,一同振摇衣服。于[此]市如是之事今后不绝。(三七)彼王欢喜感激,合掌向岛之灯明者摩哂陀赠多数之华。(三八)长老受华而投于一处。其处大地亦为震动。[此]为第二地之震动。(三九)又见此希有,国人等与王之军队俱举声呼叫:“[此]为第二地之震动。”(四〇)王心愈益欢喜意满足,[向长老]言:“知[此]第二地之震动,请释我疑。”(四一)“僧伽于此行价值不动之教[法]。大王!此处是彼处所。”(四二)王愈益欢喜,向长老捧献鲜华。长老受华,投于他场所。于此处大地又起震动。[此]为第三地之震动。(四三)“大雄,第三之震动为何故耶?一切请释[我]疑卿为贤者。”(四四)“此处之场所有水槽浴室。此处比丘等常充浴室。”(四五)天爱生大欢喜,向长老捧献满开素馨之华。(四六)长老受华,投于他之场所。此处大地亦复震动。(此)第四地之震动。(四七)多数集会之人人,见此希有,向其合掌,归命有大神通力之长老。(四八)如是欢欣满足之王立即:“大雄!第四地之震动何故耶?”(四九)“大雄释子!于阿萨陀树悟一切法,成无上之佛陀。其树应立于最上岛之此场所。”(五〇)闻彼之语,王欢喜满足,向长老赠最胜之素馨之华。(五一)长老受华,投于[他之]地区。此处亦起大地震动。(此)为第五地之震动。(五二)国人等与王之军队俱见此希有,举声呼叫,振摇衣服。(五三)“大慧者!第五地之震动何故耶?依卿之所欲请语我此义。”(五四)“时彼等月之二度[于此处]诵波罗提木叉。”此之场所应有堂名为布萨堂。(五五)王于其他之场所亦与长老最胜之华。长老受华,投之于彼场所。此处亦大地震动。[此]为第六地之震动。(五六)来集之多数之人人,亦见此希有,互相欢庆:“此为精舍。”(五七)王愈益之心告长老曰:“大慧者!第六地震何故耶?”(五八)“大王!当来属于僧伽之只要配分利得比丘僧伽来集,[彼]应得于此处之场所。”(五九)闻长老之语王意满足,王向长老捧献最胜之华。(六〇)长老受华投于他之场所。此处亦大地震动。[此]亦为第七地之震动。(六一)国人等与俱所有王之军队,见彼希有,于地面之震动时,振摇衣服。(六二)王言:“大慧者!第七地之震动何故耶?大慧者!请明示,以清解众疑。”(六三)“此精舍为非常温和人人之止住,此处之场所应存有食堂与配食堂。”(六四)   第十三章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四章 大寺及支提山之受纳   闻长老之言王愈益欢喜,不受[园丁所捧]瞻波迦华,亦以此捧献于长老。(一)长老投瞻波迦华于地面。于此处大地亦震动。[此]为第八地之震动。(二)与国人等俱,王军队见此希有扬举叫声,振摇衣服。(三)“大雄!第八地之震动何故耶?大慧者!请明示。我等将闻卿之话。”(四)“如来之身分遗骨八斗斛。大王!有大神通力之人人,将来一斗斛[于此处],奉安在此之场所,起感激之情为多数人人之信心,建设光辉之塔。”(六)大地震动时,来集一切人人与国人等俱王军队扬举叫声。(七)   [摩哂陀]于帝须园[其夜]止住,夜之明时,着内衣,缠衣,[八]如是取钵而入都之城市。行乞已来至王门。(九)入王宫,坐于座而于其处食事,以己手净钵,(一〇)食毕,以[法语]使王喜,去王宫由南门[出]城市,时于其处欢喜囿园,说最胜之火蕴[喻]经。于其处千有情得悟法。(一一、一二)说正法济度有情等,由座起而长老再于帝须园过[夜]。(一三)于其处过夜,夜明时,着内衣,缠衣,(一四)如是取钵入都之城市行乞已,来至王门。(一五)入王宫坐于座,于其处食事,己以手净钵,(一六)食毕[说法]使王喜悦,去都之城市。于最上之欢喜囿园为日中之休息,于其处美丽而说蛇喻经。于[此说法]已千人[得悟法]。此于楞伽为第五之得悟。(一七、一八)说正法令觉有情等,由座起赴帝须园。(一九)   王对八种之地震动,愈益欢欣,欢喜意扬满足,王告诸长老。(二〇)精舍建立。如是[余][奉献]高价僧园。大德![卿之]神足[定][起]大地之震动。(二一)“大王!于只此事非建立僧园。如来结界之决定而有一定之[仪]。(二二)以共住人之限界由八种之界相周遍说示[又][说示]不离三衣,集合一切僧伽议决公示。如是谓结界之一区。[如是]精舍为不动之物,园为被建立。”(二三、二四)“我与大臣侍臣等俱妻子等悉皆为卿之优婆塞,生涯归依。”(二五)“大雄!余愿卿如为我语。大众可住结界内之场所。(二六)慈悲守护,应常守护。”“大王!请如卿所欲以定境界,(二七)如定境界者,则僧伽决定结界。”摩诃波杜摩与昆伽拉之二头吉祥象[牵出](二八)于寇达玛罗伽地方先附以黄金之犁,牵四支大军为敌之调伏者刹帝利与长老俱以黄金之犁[示畔进行间]见有庄严之满水器、种种之美色幢、(二九、三〇)种种之华,以幢严饰弓窿门或高价之华鬘,多数光辉之灯火。如是王用黄金之犁耕[畔]。(三一)为多数人人之信仰,刹帝利与长老俱右绕城市达于河岸。(三二)用黄金之犁[表示]地上之大结界线而耕畔,[再]到寇达摩罗伽地方。(三三)于大群众[之前]结附结界与结界之时,于其处大地震动。[此]为最初地之震动。[三四]与国人等俱全王之军队,见此希有互相欢欣:“[此处]可为结界园。”(三五)自在者天帝须向长老等告示规定几千距离结界[线]之标相与场所。(三六)“由结界与场所应为之事已,[今]长老向比丘僧伽尽快确立精舍,又为余之哀愍请定结界。”岛之灯明者摩哂陀闻王之语,(三七、三八)告比丘之僧伽曰:“汝等比丘!我等定结界。”如是乌塔拉萨鲁哈之星宿下僧伽悉皆来集。(三九)决定场所有眼者结同一住所之界。确立最胜之精舍帝须园,(四〇)[其夜]住帝须园,夜明时,着内衣,缠衣,(四一)如是取钵入都之城市。行乞近于王门而来。(四二)入王宫坐于座于其处食事,[己]手净钵,(四三)食已[说法]使王喜悦由都之城市而去,在欢喜林囿园为日中之休息,(四四)彼时于其处说蛇喻经及无始经、无上之行藏,(四五)于大欢喜[林]其处再三说牛粪之训谕,转法轮[经]。(四六)岛之灯明者长老摩哂陀七日间说此等之诸经,令八千五百之众解脱缚。如是一个月不足与众俱止住于帝须园,(四七、四八)雨期将近于额沙荼之满月向城市告知一切人人:“安居之时期不[间近]。”[四九]   大寺之受纳毕   岛之灯明者摩哂陀,整床座,取衣钵,由帝须园离去。(五〇)着内衣,缠衣,如是取钵入于都之城市。(五一)行乞来至王门,入王宫,坐适宜之座。(五二)于其处食事,[己]手净钵,教授大会经。(五三)岛之灯明者摩哂陀,教授王已由座起不辞而去。(五四)大师由东门离去城市,去一切人人归还,来至眉沙迦山。(五五)大臣等悬念告王:“陛下!大长老等皆已往眉沙迦山。”(五六)闻[此之报告]王惊,立即系马于战车,与王妃俱刹帝利立即乘车。(五七)长老摩哂陀与众俱行山麓,其处岩间之所纳伽洽多迦池沐浴,饮水而立于山顶。(五八)刹帝利急急擦汗,由远已见立于山顶长老。(五九)刹帝利留王妃于车,由车降,接近长老,礼拜而言此事:(六〇)“大雄!何故快弃土地,弃余与有情等而来此山耶?”(六一)“我等实于此处前后满三个月,于如来之处作安居”(六二)“余为比丘之僧伽安乐应作一切之应为事,请垂哀愍为余施教。”(六三)[摩哂陀]“比丘等虽于森同于村里,于闭门住居入安居为佛所许。”(六四)[王]“[余对卿之]此言[其]意义理由一切了解。正于今日余造适当安居之场所。”(六五)大名声之[王]在家之[得限度事]遂选[一场所]与长老等:“由哀愍请留于[此处],(六六)大德!请入此岩房之园。大牟尼!确立精舍请定结界。”(六七)   大阿栗吒王之妹子及五十五人大名声之良家所生者等,(六八)近王礼拜言此事:“我等皆欲于胜慧者之处出家。(六九)我等欲行梵行。陛下请许允。”闻一同之言,大地之主王亦意满足,近而告长老曰:“有阿栗吒为首五十五人之导师。大雄!请在卿之处出家。[余许彼等之出家]。”(七〇、七一)闻王之言而岛之灯明者摩哂陀言比丘僧伽:“汝等比丘!我等将定结界。”(七二)长老等确立精舍,决定于同一住所及不离三衣,规定结界场所。(七三)于屯巴精舍场内规定[外]界内界,岛之灯明者摩哂陀宣言大结界。(七四)具眼者定一切之处,结界在帝须山确立第二之精舍,(七五)于额沙荼月完满月之布萨,乌塔拉萨鲁哈之星宿下,于山中结界,(七六)于第二之场内,先令大阿栗吒出家。于其处又为丹巴般尼王家者[此大阿栗吒]授具足戒。(七七)于彼处五十五人出家受具足戒。于第一园建立三十二之处所,(七八)于帝须山之精舍第二园建立三十二,其余之小园各各含建一处。(七九)于最上之山建立园与精舍毕而六十二人之阿罗汉悉[于楞伽]入最初之安居。(八〇)   支提山之受纳毕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五章 遗骨之渡来   [摩哂陀言王]:“夏第一月之满月布萨我等由阎浮洲来至此处,住于最胜之山。(一)我等五个月之间不离帝须园或山。我等将往阎浮洲。御者之主!请与许。”(二)“我等[与卿等]饮食、衣服、床座供养,人民等皆归依[教法]。如何而卿不满耶?”(三)[摩哂陀]:“大王![我等]奉见两足尊正觉者以来久未[致献]问讯、起立、合掌、见礼。”(四)“大德!余实了解,应建立最上之塔,请选地区,余将为师建立佛塔。”(五)[摩哂陀向须摩那]:“龙象须摩那!汝行。汝往巴连弗向法王阿育可如是告。”(六)“大王!御身之友信佛之教。请与彼最胜驮都。彼为师建立塔婆。”(七)多闻为经之受持者,温顺谦让而有通力,达于成满,不动坚住之[须摩那](八)取衣钵刹那去山,向法王阿育告诉所有。(九)“大王!请闻[我]亲教师之御身传语:‘大王!御身之友,信佛之教。请与彼最胜之驮都。彼为师建立塔婆。’”(一〇)王闻[彼之]言满足感激之意令驮都满钵:“善戒者!亦即往。”(一一)如是温顺谦让之须摩那奉持驮都,上升虚空,赴憍尸迦之处。(一二)近而温顺之[须摩那]向憍尸迦言此事:“大王!请闻[我]亲教师之御身所传之语。(一三)彼天爱帝须王信佛陀之教。为彼与最胜之驮都。彼建立最上之塔。”(一四)闻彼之语,憍尸迦意满足,与[佛陀之]右锁骨:“善戒者!立即行。”(一五)如是沙弥须摩那由憍尸迦之前离去,奉持右之锁骨立于最上之眉沙迦山。(一六)受长老与王所遣之恭敬具足惭愧之贤者立于最上之山。(一七)彼时王[彼]俱与大军兄弟、[伴]最胜之比丘僧伽,出往奉迎最胜佛陀之驮都。(一八)迦提月满月之日洽头玛萨祭日,大雄到达,止住于象之前额上。(一九、二〇)彼象吠吼如打铜锣,牟尼之接近其处大地震动。(二一)和螺铙钹之音[闻]大鼓之响。刹帝利奉事[驮都]供养最上人。(二二)彼时象王面西与步兵等相对而进,由东门入于城市。(二三)男女供养所有香料华鬘。[如是]最上之象由南门去而向曾为师拘留孙、拘那含及迦叶之古圣等之止住地区前进,(二五)最上象之象王近于山丘,[其处]安置最上人释子之驮都。(二六)驮都安置于其处,诸天欢喜,大地起未曾有之身毛弥竖之震动。(二七)与兄弟等俱之[王]使与国人等俱诸天大臣喜悦令制造塔之砖瓦。(二八)   刹帝利等个别供养最胜塔。如灯火[光辉]最胜之驮都,以卓然之宝玉掩饰。(二九)纯白之伞盖、单一之伞盖、头巾、种种之伞盖、相应严饰及[有]美丽之拂子,(三〇)塔处恰如朝日升时之光辉,由诸多之灯光遍[辉]于四方。(三一)种种着色之布扩展,辉渡如无云高空之上,(三二)伞盖以宝石所造[装饰]并以水晶缘边而以黄金掩饰,已有被黄金砂之镂刻。(三三)   [摩哂陀向王讲说过去三佛之遗骨]。如[彼之]为四万之[比丘]所围绕之导师拘留孙正觉者已见此岛。(三四)为慈悲所催之具眼者佛陀,见众生等,又[见]抠阇洲之阿婆耶市之陷于苦恼之人人。(三五)[彼佛]以佛陀之光明威神力,恰如太阳开展之莲华[开华][见]如抠阇洲多数众生得达菩萨之大众。(三六)为四万之比丘所围绕之[彼佛]恰如太阳之升,住于抠阇洲。(三七)[佛名]拘留孙[上首长老]摩诃提婆,彼山[谓]提婆鸠吒阿婆耶刹帝利于抠阇洲之阿婆耶市[已统治]。(三八)善计划见快悦之城市建设于克丹迦河畔。(三九)[时]奔纳迦那拉迦[流行]可怕热病人人恰如网中之鱼陷入死灭之虞。(四〇)其时依佛陀之威神力终息热病。[佛陀]说甘露之法,树立胜者之教时。(四一)已有八万四千之得悟法者。其时之[精舍]谓波利耶园,支提为丹玛伽拉伽[漉水瓶]支提。(四二)由千比丘所围绕有大神通力之摩诃提婆,留于彼处,人中之最胜者已自去其处。(四三)   三万之比丘围绕大牟尼拘那含正觉者,已见此岛。(四四)具眼正觉者,涨满一万[世间]慈悲,大雄已见婆罗洲之苦恼人人。(四五)[彼佛]以佛陀之光明威神力恰如[开莲华]之太阳[诸见]婆罗洲多数众生,得达菩提之大众。(四六)三万比丘等围绕正觉者恰如太阳之上升住于婆罗洲。(四七)[佛名]拘那含,[上首之长老]摩诃须摩那,其山[谓]须摩那鸠吒,沙灭地刹帝利于婆罗洲之跋阇摩[市][统治]。(四八)时臾那人等[之间],因旱魃谷物缺乏之饥馑。为谷物之缺乏众生等如少水中之鱼陷于苦恼(四九)世间解之来时,天正降雨。[如是]国安稳。佛陀使多数人苏生。(五〇)于提萨陀罗伽附近城市之南面郁多罗园精舍,[彼时之支提]为伽纳班达那(腰带)支提。(五一)有八万四千法之得悟者。说甘露法时,恰如太阳之上升,(五二)一千比丘围绕之摩诃须摩那,正住于[彼处],人中最之大雄自去其处。(五三)   二万比丘围绕之等觉者世间之导师迦叶正觉者见此岛。(五四)世间解迦叶以清净之佛眼眺望含诸天[一切世间],见[众生等],得达菩提。(五五)供养之受纳者世间解迦叶,涨满大慈悲之[光]见[支衍多王与其弟之沙灭地]激烈斗争。(五六)[彼佛]依佛陀之光明威神力恰如之[开华]太阳见多数之众生得达慢陀洲之菩提。(五七)“我往慢陀洲光辉教[法]。如闇遍照光辉之月。”(五八)比丘群围绕胜者,过虚空而去,恰如太阳之上升,已住于慢陀洲。(五九)[佛名]迦叶,[上首之长老]萨婆难陀,山[谓]修婆鸠吒城市名毗沙罗,刹帝利谓支衍多,(六〇)城市之西面启玛池边有婆乞纳园精舍,支提[谓]伽萨提迦(洗浴衣)。(六一)正觉者使兄弟二人苏生,令和解。树立说甘露法之教[法](六二)说甘露法树立胜者之教时,有八万四千法之得悟者。(六三)千比丘围绕大名声之萨婆难陀止住于慢陀洲,世间之导师去。(六四)   于世界,亦依众生之哀愍,[愿]“济度有情”世间此之导师正觉者出生。(六五)彼世尊最上人正觉者为战而来集,见诸龙之大军。(六六)彼等发烟燃烧,忿怒,涨大怖畏,诸蛇破坏广大之岛。(六七)[佛陀]:“我往最上之岛。镇寂父甥之[二]蛇。”只独行赴。(六八)此正觉者瞿昙,山名支提山,于[谓]帝须刹帝利喜悦之阿㝹罗陀市统治。(六九)世尊正觉者于拘尸那伽罗之末罗人之和跋单,于依身之灭入无取涅槃。(七〇)[佛陀具时]“过二百三十六年名摩哂陀长老可光辉教[法]于楞伽。(七一)在城市之南快适场所,[建立]美丽塔园之囿园。(七二)彼时[已悬记]知岛丹般尼[彼名]高。彼等在[此]最上岛奉安我舍利驮都。”(七三)   阿㝹罗刹帝利女,是佛、法、僧伽之信者、正见者,心厌生。[彼女请王入团之许]。(七四)王闻王妃之语,言长老此事:“[王妃阿㝹罗]是佛、法、僧伽之信者、正见者。(七五)心厌生。请使阿㝹罗出家。”“大王!女人之出家非比丘许可之处。(七六)王!我妹僧伽蜜多可来[此处]。彼女使阿㝹罗[夫人]出家,令解脱一切缚。(七七)大慧者僧伽蜜多及聪明之郁多罗、黑摩、玛萨伽罗、和言之阿吉蜜陀、达婆、及婆巴达钦纳、玛罗、及丹玛达霞。(七八)彼女等比丘尼悉离贪,而寂静,意欲清净,为乐正法律者。(七九)[此等之]漏尽[心]得自在,[得]三明,熟达神通力安住于阿罗汉果之彼女等可来此处。”(八〇)   彼时大臣等围绕而坐之天爱帝须,思考[招请僧伽蜜名]咨问此事坐而言大臣等此事。(八一)阿栗吒刹帝利闻王之言,(八二)闻长老之语,受彼教礼拜叔父向北面而去。(八三)   于有城市之处建家,刹帝利女阿㝹罗王妃为首,受十戒是胜生之美丽妇女,五百侍女等之一切[此等]多数之人人昼夜围绕于阿㝹罗。(八四、八五)   阿栗吒赴港,乘大船,航大海,着岸立于[地上]。(八六)大力之大臣越宾陀林山山,入华子城,赴王之处。(八七)[阿栗吒向王]:“陛下!喜见大王![御身之]子彼摩哂陀长老派遣我至御身之处。(八八)喜见!御身之友信佛彼天爱,遗[我]至御身之处。”(八九)大仙[更赴僧伽蜜多之处],传达彼女之兄言:“王女僧伽蜜多!阿㝹罗刹帝利女[王家之女人等](九〇)……等待御身而准备出家。”闻兄之传言而聪明之僧伽蜜多(九一)立即近王而言:“大王!请许可。妾往最胜之岛。(九二)大仙已传妾之兄言。”“汝姊之子须摩那与长兄之[摩哂陀],(九三)既前往。爱者!我女!汝往行之事我不许可”“大王!我尊重兄之言。大王!阿㝹罗刹帝利女与王家之女人等皆待妾准备出家。”(九四)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六章 大菩提树之受纳   彼时刹帝利[阿育]武装四部大军,奉持如来之三菩提树而去。(一)刹帝利越三王国、宾陀林山,过大森林,到达海边。(二)为比丘尼僧伽先头之四部大军,奉持最上之菩提树而进入大海。(三)[菩提树之]离去海边,[闻得][天]上诸天之伎乐,在下人之[伎乐]四方非人之[奏]伎乐。(四)刹帝利喜见,仰菩提树见而礼拜言此义。(五)“多闻具足神通,有戒德心善安定[圣者]见时,朕之不适当不满足多数之人人”(六)时[王与菩提树别离]而悲,涕泣眺望[行去船],[如此]刹帝利[削然]而返回宫殿。(七)   水中之化作龙,空中化作天,树上化作天,龙界之[诸龙等]亦,(八)彼等悉来围绕最上之菩提树。心不快之毕舍遮、部多、俱番陀、罗刹等之非人亦间近来围绕。(九)忉利、夜摩、兜率之诸天、化乐之诸天、化自在之诸天等,(一〇)[见]问近来围绕,满足喜欢。因陀罗为上首忉利之天子等悉,(一一)又问近来[见]菩提树,拍手而笑。俱毗罗、提头赖吒、毗楼博叉、毗楼勒之遍[天界]四方彼等四大王,赴最胜之岛围绕三菩提树。(一二、一三)摩诃目伽、大鼓、第威乞罗、皮大鼓、小鼓[响渡],诸天接近来于菩提树傍[呼]“善哉”而嬉戏。(一四)诸天于虚空雨降跋里耶多罗迦华、天之曼陀罗华、天之白檀粉末,间近来供养菩提树。(一五)诸天于洋上之师大菩提树供养瞻波伽、萨拉、仁巴、那伽、芬那伽、启达迦之[诸华]。(一六)龙王、龙女、幼龙等之多数生物由栖出来,供养最上之菩提树。(一七)缠诸色之衣,着诸色之装饰,诸龙[围绕]洋上之大菩提树[呼]嬉戏:“为我等善哉。”(一八)彼等诸龙向光辉洋上之菩提树供养青莲、红莲、白莲、绿[莲等种种]莲华、白水莲、青水莲、放蜜之芳香善思花[苣藤龙舐]达加利加、蔻乞拉拉、波罗利华,宾巴伽拉华,混边古(扈子)之无忧华、沙罗华。(一九、二〇)龙女等欢喜,龙王等喜悦,诸龙等间近近至菩提树,呼嬉戏:“为我等善哉。”(二一)其处由摩尼成,有以真珠、水晶所蔽之地,[于其处亦]有种种之华所饰之园、池。(二二)七日间留在[其处],[诸龙]与天人等俱,由[彼等之]栖家出行而供养最上之菩提树。(二三)龙女、诸天围绕三菩提树,[捧]花环、华鬘而翻衣。(二四)诸天间近近至菩提树,[呼]嬉戏“善哉”,虚空雨降跋里耶多罗迦华、天之曼陀罗华、天之白檀粉末。(二五)与天人俱之龙、夜叉、多部等于洋上近来围绕三菩提树。(二六)于其处彼等围绕菩提树,舞歌奏,笑弹两手指。(二七)与天人等俱之龙、夜叉、多部等呼导最上菩提树之吉祥安稳。(二八)光辉美丽绀色诸龙,赞仰支幢最上之岛而树立最上之菩提树。(二九)   刹帝利与多数之人人与王妃俱,欢喜出阿㝹罗陀市,近于三菩提树,(三〇)与子等俱之刹帝利,围绕三菩提树,供养芳之华鬘、最上之香丰香料。(三一)扫净街道准备供物,其时菩提树之树立大地发生震动。(三二)   王为护卫最上之菩提树,由各阶级之各八人与八刹帝利族之头目,与菩提树警护之[役]。(三三)[王向彼等]与以所有荣誉与所有美丽之严饰,向菩提树之恭敬,在地上令[引]十六之大线。(三四)[王]亦同一使撒布清净白砂于大线之处。彼千人之家族者……(三五)[王]国之灌顶,或[为]其他之祭仪[与]金鼓或与一地方,[为彼等]建立栴陀掘多[殿](三六)建立提婆掘多殿,以适宣土地为赠物,他之家族与村之所得。(三七)   五百高贵之生有誉离贪寂静之王家侍女等皆出家。(三八)围绕阿㝹罗五百之离贪寂静之童女等悉出家。(三九)脱怖畏之缚阿栗吒刹帝利与五百之眷族等,于胜者之教出家,悉于胜者之教得阿罗汉果,以达圆满。(四〇)[实]彼大菩提树冬之第一月,树树之满开时来到,确立于丹波般尼。(四一)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七章 摩哂陀之入寂   所楞伽最胜之岛,长三十二由旬,广十八[由旬],周围百由旬,[四面]海围绕,到处有宝矿,河川、湖水、山并有森林。(一、二)岛、都、王、[使岛困厄]灾祸、驮都、塔、池、山、囿园、菩提树、[上首之]比丘尼(三)[上首之]比丘,最胜之佛,此等于此处[欲述以下]十三[之事项]。卿等依余之语,闻[过去四佛时代]各各之四名。(四)   [岛]称抠阇洲、婆罗洲、慢陀洲、[又]最胜之楞伽岛等,知名之丹波般尼。(五)阿婆耶市、跋阇摩、毗沙罗、阿㝹罗陀市,是四佛之教[法时代]都之四名。(六)阿婆耶、沙灭地、人民之主支衍多、天爱帝须是四人之王。(七)病气、旱魃、[二王之]斗争、夜叉之张梁,此等四佛驱除灾祸之四。(八)世尊拘留孙之遗物漉水瓶,拘那含之遗物腰带,(九)正觉者迦叶之遗物先浴衣,吉祥瞿昙[佛]之遗物一斗斛之舍利。(一〇)在阿婆耶市有婆利耶园,在跋阇摩[之都]有郁多罗[园],在毗沙罗有婆奢那园,在阿㝹罗陀[之都]南方有塔园。四佛之教[法时代]有[此等之]四塔。(一一)在加丹巴加[河]畔,有阿婆耶市之都城,帝须湖畔是跋阇摩之城市(一二)于启摩湖畔有毗沙罗之城市……。阿㝹罗陀市……。四地域之穿凿为如是之物。(一三)提婆鸠咤、[天峰]须摩那鸠咤、修婆鸠咤[净峰]及今之严峰为山施设之四。(一四)摩诃奢达、摩诃诺摩、萨伽罗,圣者等之道大云林[各]被称赞,囿园是四世间主最初之床座。(一五)有大神通之鲁奢兰达是世尊拘留孙最上之尸利沙菩提树南枝植于抠阇洲之摩诃提帝沙园。(一六)有大神通力之加那加达达取世尊拘那含最上优昙钵菩提树南枝植于波罗洲之摩诃诺摩园。(一七)苏丹摩之有大神通者取世尊迦叶最上尼俱律陀菩提树植[彼]圣树于萨伽罗园。(一九)有大神通力之僧伽蜜多取世尊瞿昙最上阿输陀菩提树之南枝,(二〇)植于最上岛之快大云林。有大神通之鲁奢兰达、加那加达达、苏丹摩、(二一)多闻聪明具六神通僧伽蜜多乃至一切彼女等[于此岛]传来菩提树四人之比丘尼。(二二)尼利沙菩提树植于摩诃提达园,优昙钵树植于摩诃诺摩园,尼俱律陀树植于摩诃萨伽罗,阿输陀树彼时植于[大]云林。(二三)于[此等]山上之四园立四菩提树。于山上四佛之教[法时代]有[各四佛]心愉快之床座。(二四)具六神通之摩诃提婆,无碍解之须摩那,有六神通力之萨婆难陀,多闻之摩哂陀,此等大慧之长老为丹婆波尼之改宗者。(二五)   一切世间之主,具眼者之拘留孙以五眼眺望一切世间,见最胜之抠阇洲。(二六)时正流行喷那加那罗之热病。彼时恶性之热病流行于人人之间。(二七)罹此疾病多数之人人,恰如鱼展转投于燥地之悲闷。(二八)恐怖战栗之[人人]不得己心安乐、愉悦。世间之导师拘留孙见恼缚于病之苦众生,为退治疾病,与四万[比丘]俱由阎浮洲来至此处。(二九、三〇)具六神通,有大神通力四万[比丘等]恰如天空[绕月]之星围绕正觉者。(三一)世间光拘留孙与诸弟子俱,如天之光辉立于提婆鸠咤山上。(三二)一切于抠阇洲之提婆鸠咤[山]上光辉而立之[如来]思惟天不知如来之事。(三三)[彼等]布萨满月之日,与日出俱立如燃上之[火焰][见如来]照彼山、森林,(三四)见照辉四方,燃烧山时,王与俱阿婆耶市之一切人民皆欣悦欢喜。(三五)[彼时世间之导师拘留孙佛]“抠阇洲住之人人,人民一切应见我”请加持。(三六)提婆鸠咤[山]是诸仙所恭敬人人憧憬之处。为热病所苦人人之群,与王俱一切人民等,由都城市出而赴其处,归命最上拘留孙。(三七、三八)与国之人民等俱之王军及与彼等多数之人人,已思惟是天来礼拜彼正觉者。(三九)一切之人人,到人中之最胜佛陀之处,[王]:“世尊!与比丘之僧伽俱闻认送来今日食事。我等往都之城市。”正觉者默然承受王之言(四〇、四一)知[佛陀]已受,与国之人民等俱王之军队厚盛供养、尊重其时归都城。(四二)[如是王思惟]:“此比丘之僧伽大群众。在我都狭隘之城市,无准备[彼等]所入场所。(四三)我有不狭不远,对出家等相应可喜之摩诃祗陀大囿园。(四四)其处适于燕座相应于如来。我于其处布施与佛陀为上首僧伽。(四五)[如是]一切人人得见彼佛陀与僧伽。”四万之比丘为随从(四六)世间解拘留孙到达摩诃奇达园。两足尊立于摩诃奇达囿园时(四七)藤树及[其他]诸树,开蔽非时之华。王取黄金制之水瓶,(四八)水灌[如来之]手为楞伽[之利益]而奉献囿园:“大德!我以佛陀为上首[僧伽]进屋此囿园。[此处]为僧伽通悦之精舍,喜乐而住。”(四九)世间之导师拘留孙受纳囿园。彼时于其处大地震动。[此为楞伽]最初之住。(五〇)世间最胜之导师令不动之大地震动,立于[其处]:“持来大鲁遮兰达之菩提树来此处。”(五一)大有神通力比丘尼知世尊拘留孙之心,行立于尸利沙菩提树下而[思惟]:(五二)“佛陀望育成菩提树于抠阇洲。”依人为持来此具有不思议功德之菩提树赴其处。(五三)[彼女于其处]:“最胜佛陀所同意,对有情之哀愍,我由神通力令南枝[自]离。”(五四)对鲁遮兰达合掌语此愿,南枝[由树]离而立于瓶中。(五五)有大神通力鲁遮兰达取黄金瓶植菩提树,而五百之比丘尼等围绕。(五六)彼时亦大地海山俱震动,有未曾有之身毛竖立大光。(五七)与国人等俱王之军队,见[此光景]欢喜,悉合掌向最上菩提树归命。(五八)一切诸天见最胜菩提而欢喜,充满喜悦,扬举唤声。(五九)时以誉守护世间者之四大王等之诸天,为尸利沙菩提树之守护。(六〇)忉利之诸天,自在之诸天、夜摩、帝释、须夜摩、删兜率陀,苏拧弥达彼等一切围绕最上尸利沙菩提树。(六一)天众欢喜而向合掌,供养鲁遮兰达与俱最上之菩提树。(六二)有大神通力鲁遮兰达尸利沙菩提树而为比丘尼僧伽所围绕,赴最胜之枢阇洲。(六三)诸天[见]最胜之枢阇洲运来最上尸利沙菩提树踊跃欣笑,弹两手指。(六四)有大神通力鲁遮兰达受天象所围绕,取尸利沙菩提树而近拘留孙。(六五)彼时世间之导师大雄拘留孙立于摩诃奇达囿园之菩提树处。(六六)鲁遮兰达植赫赫之菩提树自不能植。拘留孙见[此自伸右手]。(六七)有大神通力鲁遮兰达置菩提树之南枝于佛陀之右手而作礼。(六八)世间主最上人拘留孙取[彼]与阿婆耶王:“可植于此处。”(六九)王国之增大者阿婆耶王依世间之导拘留孙之宣示场所而植[彼]。(七〇)尸利沙菩提树之立于美丽地域时佛陀则说和人人之心四谛之法。(七一)[彼说法毕],十四万之人人三十俱胝之诸天得悟[法]。(七二)   拘留孙之菩提树是尸利沙,拘那含之[彼]是优昙钵,迦叶之[彼]是尼俱律陀。[此]为三菩提树之穿凿。(七三)无比释子之菩提树为最胜之阿输陀。彼时[于此]持来植于大云林。(七四)   于闻荼私婆他有十人兄弟子。即阿婆耶、帝须、那伽、郁帝、末多婆耶(七五)蜜多、私婆、阿赛罗、帝须及奇罗[此等]兄弟。王女阿㝹罗与尸婆罗为闻荼私婆之女。(七六)   毗阇耶之来到最胜楞伽岛时与闻荼私婆之子灌顶时,此间有若干年[数]耶?(七七)天爱于正觉者般涅槃后二百三十六年灌顶。(七八)天爱之灌顶时,王者之神通力生丹波般尼之自在者放出功德之光辉时。(七九)彼时最胜楞伽岛成为宝山。帝须功德之光辉生出多数之宝。(八〇)见[此]宝,王喜而感激,为法阿育之赠物而递送。(八一)阿育见彼赠物而欢喜,[彼]再赠[返]天爱灌顶[所用]种种之宝。(八二)拂子、冠、伞、剑、屣、头巾、沙罗、婆缦伽、黄金瓶[频伽]喜旋、(八三)担床、螺、耳饰、火浣布、黄金钵匙、高价之手巾、(八四)一担之阿耨达水、最胜之青栴檀、曙光色粘土、龙王持来之点眼药(八五)阿梨勒果、庵摩勒果、高价之甘露药,鹦鹉持来之芳香百六十担之米[如以上王]福业之赐物[此等]谓阿育[王递送天爱帝须,丹波般尼之自在者帝须]由法阿育向楞伽[王]灌顶赠送[必要之品物]时,举行第二之灌顶式。(八六、八七)为众上首之摩哂陀经帝须之第二灌顶后三十夜,由阎浮洲来此处。(八八)彼[天爱帝须]建立最胜之帝须园精舍,彼时于大云林值大菩提树,(八九)彼天爱令建立所喜之大塔,于支提山建立园,(九〇)使建立塔园、帝须园精舍,卫萨吉利[精舍]乔罗伽提萨[精舍],(九一)由此,彼帝须王每一由旬造园植小菩提树。彼[谓]最胜之大笼大施,刹帝利亦统治四十年。(九二)   时闻荼私婆之子他之四人兄弟,[相继即位]刹帝利郁帝臾统治十年。(九三)在[郁帝臾之]灌顶后八年,岛之灯明者[摩哂陀]涅槃。王于帝须园之东,行遗骸之供养式。(九四)摩哂陀[受戒后]满十二年时来此处,满六十年时于支提山涅槃。(九五)岛之灯明者涅槃时谓郁帝臾王,满水器、弓窿门、华鬘之供物,燃灯火而使庄严,见美丽造最胜之葬龛,供养岛之灯明者。(九六、九七)人天两者,龙、乾闼婆、闼那瓦等一切悲痛供养岛之灯明者。(九八)于最上支提山供养七日间某者曾如是言:“我等行于都之城市。”(九九)[他之诸人]:“其处恐骚而音喧故,于此处荼毗楞伽岛之灯明者。”(一〇〇)王闻群众之语:“朕于帝须园东建立大塔。”(一〇一)[人人]与王俱共葬龛运岛之灯明者摩哂陀入于城市之东门。(一〇二)彼等通过城市之中央而进,由南门而去,于大寺中七日间营大供养。(一〇三)人天两者造香之葬堆安置于王之囿园:“我等荼毗高德。”(一〇四)共葬龛运岛之灯明者摩哂陀右绕精舍礼最上之塔。(一〇五)大众由东门园去,于其处一体之场所行遗骸之荼毗式。(一〇六)彼等全泣泣合掌而上葬堆,以头礼拜所燃之葬堆。(一〇七)[如是]大师无余荼毗已,彼时一同纳驮都[建立]最胜塔,隔一由旬营造囿园。(一〇八)岛之灯明者摩哂陀遗骸所行供养式之[地],始名为圣地而为一般所知。(一〇九)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八章 比丘尼教团   现于分别说者,律与教[法]传持之守护者,他之长老、中年、幼年之[比丘等]。(一)彼等多闻而具足戒光辉此地上,具足头陀行光辉于此岛。(二)此处有多数释子通晓正法与[其]历史。实为多数[人人之]具眼者出世,破闇示光彼胜者。(三)[彼等于]如来之信仰上之生根不动,弃一切恶趣,再生善趣。(四)全觉支、根、力、念、正勤、神足,趣苦之灭,修八圣道之彼等,灭死魔之军为世间之胜利者。(五、六)   同母而各出生之妹而与摩耶夫人如同母之慈悲深而胸与世尊乳,(七)[彼女]波阇波提知名瞿昙弥,具六神通有大神通力,知[教法]最初之受持者。(八)差摩与莲华色彼女等两人为第一之弟子,[其他]如波罗遮那、昙摩提那、输毗多、伊西达西伽、(九)毗舍佉、输那、萨巴罗、聪明之僧伽达西、尚有法传持者而通晓律之难陀[等]。此等之知律、通晓道[比丘尼等][住于]阎浮提洲。(一〇)   长老尼僧伽蜜多及聪明郁多罗、海摩、婆萨达婆罗及阿吉弥达、达西伽、(一一)贝古巴波婆巴达、摩达、摩罗及丹摩达夏,此等年少之比丘尼等[此等十一人之比丘尼等]由阎浮洲来此处。(一二)彼女等于阿㝹罗陀市[于城下]教律藏,教五尼柯耶及七论。(一三)   萨丹摩兰提、苏摩及吉利提、达夏及法之护持者在于律……丹摩(一四)头陀说之[护持者]玛喜罗、苏巴那、丹摩达波萨、熟达律之大慧者那摩弥达(一五)通晓长老尼等之说有萨达,伽索及郁达罗此等之诸比丘尼,其时于最胜岛受具足戒。(一六)   ……正法与通晓[其]历史名高之须摩那,其时振落此等之贪,寂静而思念清净爱乐正法与律之比丘尼等,与二万之比丘尼等俱又善敬之优多罗荣誉为良家之子阿婆耶所供养。(一七、一八)彼女等立即于阿㝹罗陀[市]教律藏、教五柯耶及七论。(一九)   通晓正法与[彼]历史名高之摩毗罗与萨曼陀此等为伽伽宛那王之女。(二〇)为辅师之女又多闻之吉利佳里,通晓一切圣典恶汉之女达西、佳利(二一)其时受持此等一切圣典,爱乐不动而所念清净正法与律之比丘尼等,(二二)与二万诸比丘俱由鲁哈那来以誉受阿婆耶王之供养,于阿㝹罗陀市[于都]教律藏。(二三)   摩诃提义及婆都摩、著名之里摩萨、温那罗、安伽利、须摩(二四)其时具此等六神通,有大神通力之比丘尼,与一万六千之比丘尼等俱……来到,(二五)以誉受天爱帝须王供养,于阿㝹罗陀市[之城市]教律藏。(二六)   摩诃苏那、达达、聪明之西瓦罗、不放逸之鲁波苏比尼、受供养之第瓦摩努萨(二七)那伽、那伽弥达、丹摩故陀、丹夏及具足[知]见,通晓正法与彼历史之萨无达、(二八)萨波达、阇那及乌波利,受大恭敬之雷瓦达,此等通晓律者中之上首。苏曼那提婆之女(二九)摩罗、凯摩、说法者中最上者之提萨,彼女等阿婆耶殁后最初之教律者。(三〇)   西瓦罗通晓正法与[其]历史于阎浮洲教[法]使多数人人改宗之摩诃鲁哈、(三一)以誉受阿婆耶王请之二万比丘尼等俱由阎浮洲来岛。(三二)彼女等于阿㝹罗陀市[之城市]教律藏、五尼柯耶及教七论。(三三)   与王妃沙无达那瓦俱、王女之西瓦罗、智者那佳波利、贤者那伽来弥达(三四)为比丘尼等之守护者,通晓律之摩西罗、那佳,通晓正法与[其]历史之那佳蜜多,此等诸比丘尼等,其时于最胜岛受具足戒。(三五)其时[此等]一切持[善]素姓,善知于教[法],于一万六千比丘尼等中受[尊仰]为最上首座者(三六)库提康那与[其子]之誉由阿婆耶供养,于阿㝹罗陀市[之城市]教律藏。(三七)   秋罗那佳及丹那,受大恭敬之苏那,通晓正法与[其]历史,著名之桑哈、(三八)大慧者之伽蜜伽之女无畏之摩诃帝须、小须摩那、大须摩那、及贤者摩诃利、(三九)良家出生受恭敬大名称之罗伽丹摩、鲁哈那受大恭敬大慧之提波那耶(四〇)通晓正法与[其]历史分别说者律之受持者高名沙无达彼女等两人为[比丘尼]僧伽[兰菊之]美。(四一)此等及其他之比丘尼等于最胜岛受具足戒,大名称[彼等诸比丘尼]所念清净,爱乐正法与律,多闻而闻持者,离恶如燃火聚[光辉]而涅槃。(四二、四三)   其他分别说者,律之受持者,教[法]传持之护持者有长老、中、年少之[比丘尼等],彼女等多闻而具足戒,光辉于此地上。(四四)   刹帝利私婆十年统治,彼建立园与那伽兰伽那精舍。(四五)刹帝利须罗提沙十年统治,彼建立殊胜伟大功德之五百园。(四六)赛那与屈达二人之陀眉罗、于苏罗提沙所克十二年[二十二年?]如法统治。(四七)闻荼私婆之子刹帝利阿赛罗杀害赛那与屈达而统治十年。(四八)名野罗罗之刹帝利杀害阿赛罗如法统治四十四年。(四九)彼取调和之[王],不赴欲之道,无赴瞋、怖畏、痴如法而统治。(五〇)[尝]于冬于夏于雨期,于不降雨期。[不久]续降雨七七日亦降雨。(五一)[于其处]王决心为三事。[其后]雨只夜降,昼不再降。(五二)有加加万那之子阿婆耶刹帝利。彼有十人之随伴战士,象有康多罗。(五三)杀害刹帝利三十二人之王,只有一人继承王统,统治二十四年。(五四)   摩诃瓦罗毕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十九章 阿婆耶木杈伽摩尼   [木杈伽摩尼]王以三十俱胝之施舍,建立高九层四角无价之殿堂。(一)[彼]以石灰土、大岩石、粘土、炼瓦、清净之土、铁网、香土(二)小石八层之石、十二[层之]水晶及银[营造大塔之基础]。(三)刹帝利使此等之基础工事集比丘僧伽,使测量支提之[基础]周围。(四)因陀罗掘多、达摩斯那、大演说者披耶达西,布达、丹摩、僧伽、智者蜜丹那、(五)阿那达那、摩诃提婆、多闻之达摩勒弃多、郁多罗、奇达古达及贤者因陀罗掘多、[六]辩才智者之大龙象司利耶窟达,实此等十四人[之长老等]悉由阎浮洲来此处。(七)[其他]尚有悉达多、曼伽罗、须摩那、钵头摩及西瓦利、奢达古达、须利耶掘达、因陀罗掘多、沙伽罗、蜜多先那、阇耶先那、阿奢罗之十二人。(八)[亦]子之须拔提提陀婆罗门,父兰提阇那,母须曼那提希之三人在家人亦皆[临席]。(九)[王]为二十[二十四]之无价之施舍,建立最上之大寺大塔。(一〇)   [罗兹提萨王]闻比丘僧伽之语游行之义务,为慰藉与游行之[比丘等]医药,……(一一)在[哈利佳罗王]之时闻善说之比丘尼等之言,王与自在者比丘尼等所望之物。(一二)彼于支提山建立石塔、精舍、营造奢罗伽最上之座席堂。(一三)[其次之瓦达伽摩尼王]于吉利尼犍陀之止住场所建立[精舍],[由此事]至于生出无畏山设施之称呼。(一四)阿罗瓦达[普罗哈达]、沙比耶[巴喜耶]、波那耶、波罗耶、达提加之五王,统治十四年七个月。(一五)此沙达提沙之子阿巴耶[瓦达卡摩尼]刹帝利,杀害陀眉罗达提加,[此]刹帝利统治王国。(一六)彼于石塔与支提之间,建立无畏山[寺],刹帝利统治十二年五个月。(一七)阿婆耶之七战士[即]郁提耶、沙利耶、无罗、提沙及巴巴达、提婆、郁达罗此等之七人战士建立五个园。(一八)郁提耶[战士]建立达奇那精舍,沙利耶建立沙利耶园,无罗建立无罗沙耶,(一九)巴巴达建立巴巴达、提沙建立提沙园,彼等提婆与郁达罗建立提婆加罗。(二〇)   加加婉那之子为地上之主摩诃帝须、协调米田之劳银,与以心寂静而专注之长老孙曼[金钱]。(二一)彼协调满三个年[砂糖]工场之使用,施与比丘等以千俱胝之大布施。(二二)   大慧之智者阿婆耶木权伽摩尼为修功德,身坏[命终之]后,到达兜率天宫。(二三)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二十章 佛典之书写   帝须名高加加婉那最胜之子令建立大塔[与]精舍。(一)彼建立最上伽罗伽雷那精舍,萨陀提沙[亦]建立及他多数之精舍。(二)彼高价八万四千之法蕴一一法蕴而为一一之供养。(三)有大名称之沙达提沙造七层美丽之堂殿,以铜板葺修。(四)[尔来此堂殿]呼为第一铜殿名。彼令造硬园,于最胜之大塔[周围]造象壁或美丽之壁,造四角当座之池。(五、六)[此]贤明刹帝利统治十八年,更为其他多数之功德,作几多之布施,身坏[命终]后,到于兜率众中。(七)   [谓]睹罗达那名高沙陀提沙之子,建立大园阿罗康多罗精舍,[此]刹帝利统治一个月与十日。(八)   [谓]罗吉提沙名高之沙陀提沙之子,治理领土九年九个月。(九)彼最胜之大塔建立三之华供养坛,[又]令建立美丽之君比罗园,(一〇)于塔园之东建立提伽睹波(长塔),于最上之塔园造石造之围壁。(一一)   罗吉提沙之殁后,谓伽罗达那伽之彼弟统治六年。(一二)邪恶而忘恩之摩诃罗陀伽将军杀害彼之伽罗达那伽而统治一日。(一三)然瓦达伽摩尼之彼王弟,杀害邪恶将军统治五个月。(一四)[其次]陀眉罗之普罗哈陀统治三年,将军波西耶统治二年。(一五)杀害彼而波那耶摩罗统治七年。杀害彼波罗耶摩罗统治七个月,杀害彼名达提恶者统治二年。(一六)陀眉罗族出生此等五人之将军,[瓦达伽摩尼治世]中间统治十四年七个月。(一七)[其时]有大名称大王瓦达伽摩尼归来,杀害陀眉罗之达提加而自行统治。(一八)如是彼之阿巴耶,瓦达伽摩尼王统治十二年与[上述之中绝前]五个月。(一九)于[由此]以前大慧比丘等以口诵[三]藏之经典及传承彼义疏。(二〇)此时比丘等见众生[由正法]凋落而来集,为法之久住书[此]为记录。(二一)   彼[瓦达伽摩尼]之殁后,摩诃秋利、摩诃提沙如法平等统治十四年。(二二)使具足信仰之彼王,为种种之功德,阅十四年而赴天。(二三)著名周罗那加乃互达伽摩尼之子[谓]为盗贼统治十二年。(二四)谓帝须著名之刹帝利摩哈秋利之子于岛统治三年。(二五)谓私婆王与王妃阿㝹罗同栖,彼治领土一年又二个月。(二六)彼谓瓦头伽他国人之王陀眉罗治理一年又二个月。(二七)[其次]彼“樵夫”[名]知谓帝须王,其时统治一年与一个月。(二八)彼尼利耶谓知名之陀眉罗王,统治三个月之领土。(二九)彼阿㝹罗之女杀害[此等]最上人,彼女于丹巴般尼统治四个月领土。(三〇)   谓摩诃秋利之子库提康那提沙令建立布萨堂支提山精舍,(三一)于堂前建造美丽之石塔,于其处植菩提树,[彼之周围]营造大建筑物。(三二)其时[王]为比丘尼等造筑浴室,又令建造围壁于泊都摩沙罗囿园,(三三)彼为守护城市而令掘濠,建造高满七肘之围壁。(三四)彼[又]令掘开摩与多睹伽之[两]池,当座之间[与僧伽]赛多婆罗池,快心而使掘湾那伽沟,[此]刹帝利统治二十二年。(三五)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二十一章 诸王之事迹   库提康那之子阿婆耶刹帝利,而出见美丽大塔之僧伽。(一)漏尽而得自在,离秽净心之[比丘等]于纳骨堂供养[遗骨]而诵[法]。(二)王快心于纳骨堂,闻[彼等]讽诵,右绕于塔,于四门皆不得见[任何之姿]。(三)人人主之王,遍归命于最上之讽诵,思惟“彼等于何处讽通耶?”(四)“彼姿于四门亦不见,于门外亦不见,[如是]为柔和人人,于纳骨堂为讽诵。(五)朕亦欲见最胜纳骨堂。朕闻讽诵,将见比丘僧伽。”诸天王之帝释,知王之所念,现于纳骨堂,告长老等。(七)“大德!王欲见纳骨堂”[与]彼等为护持[王]之信仰而导入纳骨堂。(八)王见纳骨堂[身内]生恭敬之情,合掌恭敬遗骨七日间作大供养。(九)[王]七度以蜜[调制]最胜之供物,[又]七度作无价熟酥之供养,(一〇)七度相应为他之供养,再三为七度供养灯明,(一一)[更]七度供养美丽之华,七日之间[以华]充水供养及七日之间[常][为]水之供养。(一二)彼令造无价珊瑚制之网,如缠衣令缠于大塔。(一三)[彼]造坚固之灯柱于塔足之周围,以熟酥充管,七度点灯明。(一四)[彼]于灯足周围之油管充[油],再三,令点十四度之油灯。(一五)[彼管]中充满香水,于[塔]顶置有篑子,[于彼上]使手散满青莲华,而七度[供养]。(一六)[彼]向塔之西方空地闻凯摩之池而[由塔]敷设水路,而于其处为水供养。(一七)[又塔]周围全由旬使植诸华,最胜之大塔造花坛。(一八)刹帝利摘蕾之开华,再三造十四度之花坛。(一九)集种种华,再三以露台围壁俱造七度之华柱。(二〇)彼见……所饰种种之形……刹帝利造[彼]同形之物。(二一)彼向最胜大塔作喷漆工事,[向菩提树]施行灌顶,喷漆[工事竣工相伴]行祭典。(二二)大雄释子于阿输陀树之处了解一切法,为无上士。(二三)照[此]岛之树乐立于云林与刹帝利亦为灌顶彼菩提树与行沐浴祭。(二四)持人人安乐之比丘僧伽,[所定]安居终了而行自恣,彼[王]为[示]好意而为自恣之布施。(二五)[王]向最上之众比丘僧伽与以白檀之布施,与最胜大塔以力鼓。(二六)彼使着饰幼妇人与贵妇人,轻业师、舞踏师等皆着饰,寄进于大塔。(二七)于吠舍佉月满月之日,正觉者出生,为供养彼月行二十八度[祭礼]。(二八)[王]于快乐之大云林与最胜之塔园二精舍之间建立布萨堂。(二九)[此]刹帝利为多功德与几多之布施,统治二十八年。(三〇)   库提康那之子谓那伽之刹帝利于最胜之[安巴陀罗塔]中造炼瓦与[其他]宝石之制物,(三一)于最上之安巴多罗塔之一切处造法座,举行谓吉利般达伽瓦那之大供养。(三二)于楞伽岛只要有[多数之]善良比丘等,彼刹帝利与最上众比丘僧伽全部与衣,统治十二年。(三三)   摩哈达提伽之子知名阿婆耶之阿曼达伽玛尼掘水井与伽曼底池,(三四)建立罗伽达勒那[精舍]最胜之塔园之塔造银制二重之天盖,(三五)最胜之大寺与塔园两殿皆营造[宝]库与[宝]窟,(三六)又禁止于丹波般尼之地杀生,[此]刹帝利九年八个月之统治。(三七)   伽尼罗伽努王所知之彼弟满三年之统治。(三八)彼知为秋罗婆耶为阿曼达伽摩尼子之王,建立最上之伽伽罗园。(三九)秋罗婆耶王统治一年。彼之勒瓦提知谓西瓦利之女,(四〇)阿曼达王之女统治四个月。然谓伊罗那迦阿摩达妹之子排斥彼西瓦利统治于都。胜利者谓伊罗那伽王闻狝猴本生谭,使掘帝须池与多罗池,六年间统治于最胜岛。(四一~四三)阇达无伽知谓私婆之[王]于伊沙罗精舍建造摩尼伽园[摩尼伽罗伽摩池]。(四四)彼陀眉罗德维知是王之妃,由彼村之寄进于己所得之园,此刹帝利统治八年七个月。(四五)   由彼耶沙罗罗[之名]谓知帝须之王,统治八年七个月。(四六)苏波王知守门者建立苏波园与美丽之吉罗精舍。(四七)彼建立[亦]以自之名呼其寮舍,彼王统治六年领土。(四八)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 65 册 No. 0032 岛王统史   第二十二章 续诸王之事迹   彼瓦沙婆王于最胜最上名声与果报之友提山精舍,建立十塔。(一)彼于伊沙利耶园见美丽之精舍而建立美丽布萨堂,(二)又于最上无姊罗精舍令造力鼓,对[诸比丘]每三年与六衣。(三)修理楞伽岛遍荒废之园,[又]到处营造住处,大价之法供养。(四)王[于]最胜塔园令建立舍利堂,行满四十四次之[伏舍佉]祭。(五)[又]于大寺、塔园、支提山精舍各处点千油灯。(六)造筑摩扬提,罗周波罗池,瓦哈,寇兰波,摩诃尼伽瓦提池及摩诃罗美提,凯哈罗,伽利池,阇普提,阇达曼伽那及阿比瓦达摩那迦之十一池。(七、八)   彼为丰饶[土地]造十二水路。(彼)作种种之功德,于市营造围壁、濠、门及望楼,营造大宫殿,[又]于都之城市此处彼处掘造莲池。(九、一〇)卓越之王由水路而导水[入池],[如是]自在者统治四十四年。(一一)   瓦沙波知其自身之子帝须王,令建立曼伽罗园,彼父王之殁后立即统治该岛三年。(一二)   帝须自身之子伽奢波夫奢加迦摩尼建立阿婆耶园之大塔。(一三)导者自在者为母建造迦摩尼池,此建立兰摩伽园,彼统治岛二十二。(一四)   摩河罗那伽丹波般尼之自在者导者建造沙积罗康达伽园,在南方建立哥达波巴达、达伽波沙那园,使作沙利波巴达精舍,达那耶利[精舍]在鲁哈那建造那伽波巴达[精舍],建造于吉利沙利伽园,彼统治六年而赴寿灭。(一五~一七)   摩诃罗那伽之子知波头提沙之自在者[再]建大云林囿园,(一八)[于其周围]令造壁栅与门及望楼,[彼]王又造瓦罗之园。(一九)导者波头提沙使掘伽摩尼池与比丘之僧伽。(二〇)彼[又]使掘兰达康达伽池,于美丽之塔园建立布萨堂。(二一)此导者向比丘僧伽寄进大财统治岛二十四年。(二二)   因帝须之名知彼弟于阿婆耶园建立布萨堂。(二三)彼于最上之大寺营造十二之建物,于谓达奇那罗摩[园]建立精舍及塔,(二四)由此为佛陀之教[法],作其他多数之功德,彼统治十八年。(二五)帝须自身之子,与王相应二人兄弟,为导者而统治岛三年。(二六)   相应于功德万伽那西伽提沙于阿㝹罗陀市统治三年。(二七)万伽那西伽提沙殁后,[其]子伽奢巴夫康伽摩尼统治二十二年。(二八)伽奢巴夫殁后,其王之养父摩诃罗伽那迦已统治六年。(二九)摩诃罗[伽]那迦殁后其子波提伽提沙伽统治楞伽岛二十四年。(三〇)波提伽提沙殁后,彼[弟]伽尼达提沙统治楞伽岛十八年。(三一)伽尼达提沙殁后知为库伽那伽彼之子,统治二年。(三二)库伽那伽之弟昆伽那伽杀害彼兄王,已统治楞伽一年。(三三)   [与昆伽那伽战]而得胜利之西利那伽于最胜阿㝹罗陀市统治楞伽十九年。(三四)   西利那伽[王]向最胜之大塔作宝华鬘之供养,为塔制造伞盖。(三五)[此]刹帝利造布萨堂,最胜之铜殿,统治十九年。(三六)   西利那伽之子谓阿婆耶王,与比丘僧伽二十万银。(三七)[王]于最胜大菩提树边建造石栅,[彼]王治理二十二年之领土。(三八)然彼弟著名圣者帝须王于阿婆耶园与大塔造最胜之伞盖,(三九)于美丽之大云林及美丽之阿婆耶园之最胜之二精舍,造黄金之塔。(四〇)闻长老提婆说病经[与僧伽]以医药与五最胜之住处,(四一)夜见奇瑞,于[建立]达沙摩利尼园于美丽之大菩提树之边立有灯明之像。(四二)   然于彼王之领土,[恶比丘等]说多数恶[法],说似而非理之说,伤胜者之教[法]。(四三)王见恶比丘等伤害胜者之教[法]与大臣迦毗罗相伴,制伏[此等]恶[比丘]。(四四)[此]自在者灭似而非理之说,使教[法]光辉,与[僧伽]于哈达波尼伽殿,于云林[施与]粥统治二十二年。(四五)   谓西利那伽知为帝须自身之子统治岛满二年。(四六)此谓西利那伽之[王]令建立大菩提树周围之栅及美丽之讲堂。(四七)   谓阿僧伽提沙[王]使建造最胜大塔之塔顶黄金制之伞盖。(四八)[彼]向最胜之大塔以摩尼所造焰[形][造]塔,此关联工事常为供养。(四九)[闻]长老提婆说安达伽银达经为调伏敌者[王],令[城市之]四门不绝粥之[施与]。(五〇)   西利那伽之子谓义伽耶库摩罗[王]于父殁后统治一年。(五一)   僧伽提沙统治四年,彼向大塔施行伞盖与金之细工。(五二)   谓僧伽普提王为有戒德之刹帝利。彼王统治二年。(五三)[此]敌之调伏者不绝向美丽云林囿园令粥之[施与],建立最上大寺之配食堂。(五四)   以梅伽宛那知名之阿婆耶[王]令于最胜大寺建造石殿。(五五)彼于大寺后方建立勤堂,于菩提树之周围建造无上之石栏,(五六)[其他]以石筑濠使造高价之弓窿门,于最上之大菩提树殿建造石床。(五七)彼于达器那园之内部建立布萨堂,彼大施于众中最上之比丘僧伽。(五八)王营造王宫与美丽之大建筑物,与比丘僧伽,王其后受纳[此]。(五九)时王于云林作吠舍佉之供养,彼治领土十三年。(六〇)   梅伽宛那之子奢达提沙王,此自在者统治丹波般尼岛。(六一)彼向最胜之大塔作无价之摩尼供养,建立铜殿供养最胜之摩尼,(六二)最上人命名[彼]为摩尼殿。谓帝须王建立波奇提沙波巴陀与比丘僧伽,最上人之王使掘阿兰波伽摩池,为八年间之供养,彼王统治丹波般尼十年。(六三~六五)   节达提沙殁后彼弟摩诃斯那王统治二十七年。(六六)时彼王[如是]思惟。“于[佛陀]之教有法说之比丘与不法说之[比丘]之二种比丘,何者慎深何者无惭之物耶?”(六七)王思考此事,求慎深之人人,发现非[真]沙门似而非之恶比丘。(六八)彼如等于腐尸苍蝇之动作非[真]沙门似而非恶比丘(六九)顿密达,巴巴须那,见他无惭之人人。彼近于[此等]恶比丘问义与法。(七〇)顿密达,巴巴须那与其他无惭之人人秘密协议令敬虔之[王]堕落。(七一)[此等]恶戒蔽痴之[恶比丘等]如鸠摩罗迦叶[有关说话]中告由佛之许可入胎数至二十岁者谓授与具足戒律文此为不可。(七二)[又此等]无惭愚师等在六群[比丘]之说中不许使用象牙之[团扇]。(七三)多数他之无惭比丘等此与他事无关理由[只]为利益而告以[正法]与非法。(七四)   彼摩诃斯那王与[此等]恶人等相交而[其]生涯作善恶[所行],如业而殁。(七五)   然人[避]蛇或毒蛇如不远与恶人之交而生……可修利益。(七六)   有涅槃之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