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新续藏第 27 册 No. 0583 法华经大意   No. 583   法华大意一卷   (当卷八千八百八十八言此品四千一百七十二言)。   毗陵沙门湛然 述   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将释此一部妙典。二十八品。多有诸家。今暂归天台宗。每品用三门解说。第一述每品大意。第二释每品名。第三释每品内文。略科断。   第一述初品大意者。原夫浩浩性海。混动静而凝真。眇眇觉山。抱理事以布教。教海无尽。故扣诸万机以垂影。机感万差。犹驰走五乘以分[鏕-比+七]。然则许车长者。开三车。遍与一实之妙车。觅子慈天。集百属。同付一家之财业。今此经者。开权显实之玄门。果海圆实之格言。宏括众经之纲纪。巨海之吞千潮。广统群典之枢要。犹大虚之抱万有。文菀芳馥。开三生六即之华。义林蓊𣠵。结三轨四德之果。舒则一乘之义门区分。明映日月。卷则一极之玄枢凝真。峻凌妙高。所以片片慈氏之问。普被尘国。明明能仁之训。等霔现当。遂使乘此法轮。不起一处。普游无边法界。入彼法门。不移一念。忽现无尽劫海。可谓返流归源之宝舟。尽迷趣觉之银烛者矣。教大意。盖在此哉。   第二释名者。今妙法莲华经者。本地甚深之奥藏也。自行权实之妙法也。四华六动。开方便之门。三变千涌。表真实之地。咸令一切。普得见闻。是以先标妙法。次喻莲华。荡化城之执教。废草庵之滞情。会众善之小行。归广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与记莂。发秘密之奥藏。称之为妙。示权实之正轨。故号为法。指久远之本果。喻之以莲。会不二之圆道。譬之以华。声为佛事。称之为经。圆诠之初。目之为序。序义相从。称之为品。众次之首。名第一。若存梵声。可言萨达摩分陀利伽苏怛揽。今顺唐语。故道妙法莲华经序品第一。   第三入文判释者。夫颙颙普机。受如来旨。巍巍法雷。雨平等雨。今维经者。久远实佛之所说。三世诸佛之至极经也。权现阿难所传。胎辨罗什所译也。宿明听耳所请。乘白遍吉所护也。明知此间群生。应机于圆教。招感于灵圣也。一部典。有八轴二十八品。大分为三。初品为序次方便品。讫分别功德品十九行偈。凡十五品半。名为正。三从偈后尽经。凡十一品半。为流通。又一时分为二。从初序品。至安乐行。十四品。为迹门开权显实。从从地涌出品讫经。十四品。为本门开近显远。二门各三。初迹门三者。序品为迹门序。次方便品。至授学无学人记品。为迹门正说。法师品讫安乐行品。为迹门流通。次本门三者。初踊出品。讫弥勒已问佛今答之半品。为本门序。次佛告阿逸多下。讫分别功德品初长行偈颂。为正。三偈后尽经。名流通。今迹门三章。初序有通有别。初序有六。一所闻之法体。即如是是。二能持之人。即我闻是。三闻持之时。一时是。四闻持之所从。即佛陀是。五闻持之处。即王舍城耆山是。六闻持之伴。即与大比丘众去是也。有二。从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下。讫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第一明列众。各礼佛足退坐一面八字。第二总结也。约列众中有三。从与大比丘下。讫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等。第一明声闻众。从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下。讫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第二明菩萨众。尔时释提桓因下。讫阿阇世王等。第三明杂众也。第二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下。讫品竟诸求三乘人。别序。约中五序。从尔时世尊四众下。讫尊重赞叹。第一明集众序。从为诸菩萨说大乘经下。讫起七宝塔。第二明现瑞序。从尔时弥勒菩萨下。讫神通之相今当问谁。第三明疑问序。从尔时弥勒菩萨。讫偈终为说何等。第四明发问序。约中有二。一长行(云云)。从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下。第二偈颂。有六十二行。分为二。初有五十四行。颂上问(云云)。从佛放一光我及众会下。有八行。颂请答(云云)。从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下。第五答问序。中有二。第一长行。第二偈颂。第一长行中有四。从弥勒下。讫演大法义。第一明惟忖答。从诸善男子我于下。讫故现此瑞。第二明略曾见答。从诸善男子如过去下。讫求名菩萨汝身是也。第三明广曾见答。从今见此瑞与本无异下。讫教菩萨法佛所护念。第四明分明判答(云云)。从尔时文殊说偈。第二偈颂。有四十五行。分为二。初有四十一行。颂广曾见。答从我见灯明下。有四行。颂分明判答等(云云)。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品四千七百一十六言)   今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大意者。夫巍巍佛智。推甚深无量于一宗之考。荡荡慧门。告难解难入于三乘之息。是以五甚深海。骐驎牢穷其底。八甚高峰。凤凰难翔其顶。是故无问春雷。振四种法响于三乘之蛰。自说秋龙。洒七成甘雨于七权之鱼。十如帝网。笼十界而重重。一乘颇梨。亘十刹隐隐。久后密唱。系圆珠于五千衣里。要当显谈。驾宝车于一大白牛。浅智千二。起疑念而迷所趣。深智一子。宣未了而问进退。能仁三止。沙汰五千。鹙子三请。精进十信。是以枝叶糟糠。忘系珠而退法座。真实普机。怀信财而住会席。于是赫赫法王。喻昙华而劝信。明明智行。作莲华而发欢。是以一大金乌。照五姓而辉辉。四一银㝹。临七人而皎皎。岂谓焦种趣寂。值法雨而更萌佛芽。毕死阐提。服妙药而复苏后生。教经义纬。织成行锦于五佛机。智针行线。缝饰果绣于三世帐。诸佛本怀。皆圆此部。出世大意。悉满此章。破执而决疑。法华最第一。开迷而照觉。谁敢争斯典哉。文约义丰。理深行普矣。胜可谓不思议妙法。难测量法门矣。此品大意。盖如是欤。   第二释名者。方者秘也。便者妙也。妙达于方即真秘点内衣里无价之宝。与王顶上唯有一珠。无二无别指客作人。是长者子。亦无二无别。如斯之言。是秘是妙。如经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故以秘释方。以妙释便。正是今品之意。故言方便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从此品下。讫分别功德品弥勒说十九行偈终。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等十五品半文。大段第二正说分也。若作二正。从此品下。讫授学无学人记八品。迹门正说分也。今且遂近就迹门正说。大分为二。从此品初下。讫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等。第一大段明略开三显一。从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等下。讫授学无学人记品七品半经文。第二大段明广开三显一。约略开三显一段。有二。从此品初下。讫偈竟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第一明略开三显一。约中有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从品初下。讫随宜所说意趣难解。第一明诸佛权实二智。从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下。第二明释迦权实二智。第二偈颂上二佛二智(云云)。从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下。讫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第二明疑生执动。腾疑请三遍(云云)。第二约广开三显一段。大分为三。第一为上根人。有法说周。即尔时世尊告舍利弗已下。讫第二卷诸天子偈竟。我所有福业今世若过世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也。第二为中根人。有譬说周。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复疑悔下。讫授记品竟。我及汝等宿世因缘吾今当说汝等善听。三品经文也。第三为下根人。有因缘说周。化城喻品初。告诸比丘乃往过去。讫学无学人记品竟。世尊慧灯明我闻授记音心欢喜充满如甘露见灌。三品经文也。约第一法说周。大分为五。谓法说。领解。述成。授记。欢喜也。约初法说段。有长行偈颂。约第一长行。有三。从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下。讫汝今善听当为汝说。第一明如来许说。从舍利弗言唯然世尊下。讫愿乐欲闻。第二明受旨。从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下。讫无有余乘唯一佛乘。第三明如来广说。约中有五。第一明四佛章门。广上诸佛权实二智。第二明释迦章门。广上释迦权实二智。约四佛章为四。从如是妙法下。讫十方诸佛亦复如是。第一明总诸佛门。约中有六番义四种释四一等释(云云)。第二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下。明过去佛章门。约中(云云)。第三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下。明未来佛章门。约中(云云)。第四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下。明现在佛章门。约中(云云)。第二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下。广上释迦如来权实二智。约中有六义四一等释。今不释(云云)。第二偈颂。有百二十一行。大分为二。初有四行一句。颂上许答。次有百十六行三句。颂上正答。约中为二。初有七十三行一句。颂上第一四佛章门。从今我亦如是。第二有四十三行半。颂上第二释迦章门。约四佛章为四。初有三十四行三句。颂上第一总诸佛门。从过去无数劫下。第二有二十七行半。颂上过去佛章。从未来诸世尊下。第三有六行半。颂未来佛章。从天人所供养下。第四有四行半。颂现在佛章(云云)。从今我亦如是下。释迦章门中。有四十三行半。括一部妙。为下七喻作本(云云)。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卷九千八百六十言品六千五百九十一言)   今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大智身子。领中下而说望。大悲世雄。应屈延而畅喻。而为其喻也。三车设门外。稚子出火宅。是则述三乘引教。一车造露地。进子至道场。是则明一乘与教。先谈火宅。然后与白牛车。三界火宅。群生所居。五蕰假室。有情所住。寿命柱根。润四相而摧朽。地水墙壁。曝二耀而抱圻。憍慢八鸟。翔振翮于四仪遥原。瞋恚八虫。斗怒目于五境广野。愚痴𧏙螂。迷四倒而驰走。贪欲狐狼。抱五尘而践逾。邪见夜叉。拨因果而食人狗。戒取荼鬼。旋火宅而事嬉戏。身见大鬼。计我所而无惭愧。见取咽喉。着其命而作保。边见牛头左角。着断常而灭因果。边见右角。执前后而如蓬乱。五钝禽兽。惊愕行者于朝夕。五利陋鬼。烦扰智者于昼夜。唯有大慈释尊。拔济此难。大悲观音。守护是畏。三界众生。悉是佛子。六道含识皆心。□方谛求。更无余乘。谁留三乘。十方佛土。唯有一乘。谁存五姓。谤人谤法。受殃三途。求友求法。攀祥于万代。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譬者比况也。喻者晓训也。托此比彼。寄浅训深也。此品偏举喻为名。故言譬喻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从品初下。讫偈竟转无上法轮等。第二明法说周中领解段。约中有二。第一长行。明身子领解陈(云云)。第二偈颂。有二十五行。身子重陈(云云)。从尔时佛告舍利弗吾今下。讫教菩萨法佛所护念。第三明法说周如来述成段(云云)。从舍利弗汝于未来下。讫彼即是汝身宜应自欣庆。第四明法说周授记段。约中有二。第一明有长行如来授记。第二明有偈颂十一行半如来重宣(云云)。从尔时四部众下。讫及见佛功德尽回向佛道。第五明法说周中四众领解段。约中有三。第一明长行四众领解(云云)。第二明有偈六行半重颂(云云)。(上来三周中第一法说周了)从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无疑悔下。讫授记品。大段第二。明为中根人譬说周。文有四品。初品正如来譬说。开三显一。信解品明四大声闻领解。药草品明如来述成。授记品明如来授记。约初中文有二。从尔时舍利弗白佛言。讫说其因缘令离疑悔。第一明身子请。从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下。讫偈竟汝当为说等。第二明如来答。约中有三。从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下。讫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第一明如来发起。从舍利弗若国邑下。讫偈颂中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安稳众生故现于世。第二明如来譬说。从汝舍利弗我此法印。讫偈竟汝当为说妙法华经。第三明如来劝信。约第二譬说中有二。初长行。二偈颂。约长行中有二。从若国邑下。讫善哉善哉如汝所说。第一明开譬。从舍利弗如来亦复如是。讫于一佛乘分别说三。第二明合譬。约第一开譬中有二。从若国邑下。讫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第一明总譬。约中有六譬(云云)。从长者见是大火从四面起下。讫善哉善哉如汝所言。第二明别譬。约中有四譬(云云)。约第二合譬中有二。从舍利弗如来亦复下。讫令得菩提。第一合总譬(云云)。从见诸众生为生老病死下。讫于一佛乘等。第二合别譬(云云)。佛欲重宣此义下。偈颂有百六十五行。为二。初有百行。颂上长行。后有六十五行。明通经方法。上来长行。有开譬合譬。偈颂亦有二。初有六十五行半。颂开譬。次有三十四行半。颂合譬。上长行。有总譬别譬。初有三十三行。颂总譬。约中有六譬(云云)。次有三十二行半。颂别譬。约中有六譬(云云)。次四譬(云云)。约合譬中有二。总譬合。别譬合(云云)。约第二通经方法。又名劝进。约中(云云)。   妙法莲华经信解品第四(品三千二百六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跉跰穷子。还父家而预客作。中止慈父。付家业而定天性。是以二乘都无分。忽得如来家。一乘未具足。则成满月镜。一日之价。招羞于废权门。三乘之宾。怀庆于实相𨓍。无漏大果。结小乘枝而离离。无上莲华。笑羊鹿池而葩葩。圆教声闻。以佛道声。令闻一切。具诠罗汉。于诸世间。应受供养。法华以前。分段三德。显于界内。法华以后。变易三德。示于界外。知恩报恩。闇先年。知德谢德。觉今时。诚知三乘别执。闇中亦闇。一乘圆融。明中亦明。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初闻略说。动执生疑。广闻五佛。蒙笼未晓。今闻譬喻。欢喜踊跃。信发解生。疑去理明也。此品偏标法为名。故言信解品。   第三入文判释。此品譬说周中。第二四大声闻领解段。文为二。从尔时慧命下。讫瞻仰尊颜。第一明经家叙欢喜。从白佛言下。讫卷尽。第二明自陈领解。约中有二。一长行。二偈颂。约长行中有二。从而白佛言下。讫无量珍宝不求自得。第一明略领解。从世尊我等下。讫如佛所应得者皆已得之。第二明广领解。约中有二。从世尊我等下。讫今此宝藏自然而至。第一明开譬从。世尊下。讫皆已得之。第二明合譬。约开譬中有二。从世尊我等下。讫以明斯义。第一明欲开。如文。从譬若有人下。第二广譬说中有五。从譬若讫无复忧虑。第一明父子相失譬。从世尊尔时穷子佣赁下。讫犹故贪惜。第二明父子相见譬。从即遣傍人下。讫常令除粪。第三明追诱譬。从过是已后。讫下劣之心亦未能舍。第四明委家业譬。从复经小时下。讫自然而至。第五明付家业譬(云云)。约第二合譬中有四(云云)。从尔时摩诃迦叶下。第二偈有八十六行半。为二。初有七十三行半。颂上长行。次有十三偈。叹佛恩深。约初中又为二。初有二行。颂法说。后有七十一行半。颂譬说中为二。初有四十一行。颂开譬。次有三十半行。颂合譬(云云)。   妙法莲华经药草喻品第五(卷九千二百八十六言品一千六百五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茫茫智地。等大地而载五姓。森森群生。争草木而异五乘。乃有一乘法云。䨱三千而清凉。一味教雨。澍五乘而殊茂。于是破有法王。随群机而先说彼权。即是实佛。应熟机以后谈此实。是乃假权三草。乘各身而归本地。方便二木。回各心而向真道。最实大慧。吼狮子声。便权小果。脱野干形。败根迦叶。领三草于实菀。历劫萨埵。悟二木于圆林。汝等所行是菩萨道。其调斯矣。此品大意。盖如是。   第二释名者。土地是能生。而云雨是能润。草木是所生所润。通皆有用。而药草用强。有漏诸善。悉能治恶。无漏为最。无漏众中。四大弟子。以譬领佛譬。深会圣心。佛赞善哉。甚为希有。述其得解。以喻其人。故言药草喻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譬说周中。第三述成段。约中为二。从尔时世尊告摩诃迦叶下。讫说不能尽。第一略述其领解。从迦叶当知下。讫渐渐修学悉当成佛道。第二广述其领解。约略中有二。第一双述善哉。从如来复有下。第二述其领所不及。约广中有二。一长行。二偈颂。约长行中有二。从迦叶当知下。讫一切种智。第一述成开三显一。从汝等迦叶下。讫难解难知。第二明如来结叹。约开三显一中有二。从迦叶当知。讫一切智慧。第一明法说中有二(云云)。从迦叶譬如下。讫一切种智。第二明譬说中有二。第一譬说中。有开譬。有合譬。约开譬中有二。从迦叶下。讫华果敷实。第一明差别譬。从虽一地所生下。讫各有差别。第二明无差别譬有三(云云)。约第二合譬中有二。从迦叶当知如来亦复如是下。讫各得生长。第一合差别譬中有二(云云)。从如来说法一相一味下。讫一切种智。第二合无差别譬中有三(云云)。汝等迦叶下。第二复宗称叹(云云)。第二偈颂。有五十四行半。颂述领开三显一。中有二。初有四行。颂法说。中有二(云云)。次有五十行半。颂譬说。中有二。初有十行半。颂开譬。次有四十行。颂合譬。约开譬中有二。初有九行。颂差别譬。次有一行半。颂无差别。约第二合譬中有二。初有三十五行。颂合差别譬中(云云)。次有五行。颂合无差别譬中(云云)。   妙法莲华经授记品第六(品一千七百二十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斗薮迦叶。闻八相而更苏。神通目连。[(厂@((既-旡)-日+口))*頁]二乘而怀惧。所以如语释迦。振天眼于来劫。实语世雄。期记莂于当生。于是解空善现。闻名相而庆实名饰。提舍旃延。承金光而欢净刹奇。第四目连。既入莲台。五百弟子。同坐华座。无为深坑。成八功池。而生佛莲华。正位燋种。润一味雨。萌佛性芽。赫赫妙法深号功。明明莲华广茂德。不退菩萨。不思其边。有漏凡愚。何知其际。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梵音和伽罗。此翻授记也。此品中。授记四大声闻。偏举法为名。故言授记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譬说周中。第四授记段。约中大段有二。从品初下。讫像法亦尔。第一大段。正明与中根人等记。从我诸弟子。讫汝等善听。第二大段。明许为下根人等说宿世因缘。约第一大段中有二。从品初下。讫光明世尊其事如是。第一明与迦叶记。从。   尔时大目犍连下。讫像法亦尔。第二明与三弟子记。约第一段中有二。一长行。二偈颂。约长行中有六。从品初下。讫无量大法。第一明行因。从于最后身下。讫天人师佛世尊。第二明得果。从国名下。讫名大庄严。第三明国劫名号。从佛寿下。第四明佛寿。从正法住世下。讫二十小劫。第五明正法像法久近。从国界下。讫皆护佛法。第六明国净。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二行半。为六。初有四行。颂行因。次半行。颂得果。次六行。颂国净。次半行。颂佛寿。次一行。颂正法像法。次半行。总结。第二明三人授记。中有二。第一明请记。第二明与记。约第一中有二。第一明长行。经家叙。第二明偈颂。有七行。为四。初有一行。正请。次二行半。明譬说请。次有二行半。明合譬请。次有一行。明结请。约第二授记中有三。第一明善吉授记。第二明迦旃延授记。第三明目连授记。各有长行偈颂。各有行因。得果。国劫。寿命。法住久近。皆悉如文。后我诸弟子下。讫汝等善听。第二大段。明许为下根说。中有二。第一有一行半。明总说。次有一行。更明说宿世因缘。   妙法莲华经化城喻品第七(品五千九百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远远一圣。证正觉于十劫。颙颙二八。求出家于一世。自此以降。劫而难思。大千尘墨。不足喻其远。亿国尘算。安得况彼劫。于时大通正觉。放光振地。幽瞑众生。仰奇生疑。八方梵天。寻光集会。上下大梵。见相来到。于是十方梵王。供华上殿。请说大法。十六王子。叹德仰化。欲演妙法。是以智胜法王。随众机而且转谛缘。王子沙弥。觉机熟而说妙法。其会会众。信大乘而闻一乘。一大正觉。入家室而乐禅悦。十六沙弥。升法座而讲妙法。传灯之功。成正觉于十方。结缘之力。限入道于万代。然则入寂灰身。余国经生。证理归灭。佛乘得度。悦悦化城。等寻香而忽灭。急急楼阁。同阳炎而隐泯。定性二乘。失旅次而退宝处。强识释迦。得商人而还本宅。明明导师。息中路而致宝城。扰扰商人。惮远险而不可退。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化者神力所为也。城者防非却歒之称也。知无贼亦不须城。故言化城也。偏举喻为名。故言化城喻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下第三明为下根人宿世因缘说。约中有三品。例前应有四段。今但有二段。此品正明宿世因缘。次二品明下根人等授记。领解述成。文少不足分品。故在授记段中(云云)。约初品中有二。从佛告诸比丘下。讫偈竟通达无量劫。第一明佛知见久远。从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下。讫卷尽。第二明宿世结缘。约第一段中有二。长行。偈颂。约长行中为三。从初下。讫甚大久远。第一明所见事。从譬如下。下讫百千万亿阿僧祇劫。第二举譬明久远。从我以如来知见力下。讫今日。第三结见昔如今。从尔时世尊欲重下。讫偈颂。有七行。颂前三义。初有一行。颂所见事。次有四行。颂举譬明久远。次有二行。颂见昔如今。约第二正结缘中有二。长行。偈颂。约长行中有二。从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下。讫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第一明结缘由。从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下。讫此城非实我化作耳。第二明正结缘。约第一结缘由段中有二。从尔时佛告诸比丘下。讫哀愍而敷演无量劫集法。第一明结缘远由。约中有多义(云云)。从尔时大通智胜如来下。讫住于禅定八万四千。第二明结缘近由。约中(云云)。约第一正结缘中二。从是十六菩萨。讫是人若闻则便信受。第一明法说结缘。约中有多门(云云)。从譬如五百下。讫我化作耳。第二明譬说结缘。中有二。从譬如五百下。讫我所化作为止息耳。第一明开譬。中有二(云云)。从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下。讫我化作耳。第二明合譬。中有二(云云)。尔时世尊欲重下。讫第二偈颂。有四十九行半。大分为二。初有二十二行半。颂第一结缘由。次有二十七行。颂第二正结缘。初中。有十二行半。颂结缘远由。中有多义次有十行半。颂结缘近由。约第二正结缘中有二。初有八行。颂法说。中有多义(云云)。次有十九行。颂譬说。中有二。初有十一行半。颂开譬。中有多义(云云)。次有七行半。颂合譬。中有多义(云云)。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第八(卷八千三百三十二言品二千三百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盖闻圆圆内秘。列后周而排迹。融融外现。结下根而显本。乃有满慈子等。领四闻于三周。憍陈如等。说一喻于一章。今斯富楼那。说法第一。表三世佛刹。利生第一。领无量众。善清净国。统恒沙三千于一土。宝明大劫。孕万亿四圣于一世。盘薄宝地。平山陵而墤沟壑。穹隆苍天。朔宫殿而得相见。无女人而停胎生。无淫欲而期化生。智慧持身。出光无碍。神通随心。飞行自在。四八相好。庄严其身。七宝雁塔。遍满其国。法喜之食。随念饱心。禅悦之浆。应时满身。满子净刹。难得可称。于是金兰醉客。问宿处而至亲友家。连壁富主。裹宝珠而趣官事营。年代邈邈。忘其宝。今辰晢晢。见衣珠。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五百举数也。弟子者标人也。授记。示法也。此品举数。标人授记。故言五百弟子授记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下二品。因缘说周中。第二授记段中。大段有二。第一千二百人授记。第二二千人授记。约第一中有二。从品初下。讫深心本愿。第一明经家序嘿念领解。从尔时佛告下。第二明如来述记。约第一中有二。第一明叙其得解欢喜。第二明叙即默念领解。约第一中有二。第一叙得解由。第二叙其得解欢喜。约第一由中有四。从从佛闻下。第一明由闻法譬说二周开三显一。从又闻授诸等等。第二明由闻身子等五弟子得记。从复闻宿世下。第三明由闻宿世结缘事。从闻诸佛有大下。第四明由闻如来三达无碍见久如今。从得未曾有下。第二叙其得解欢喜。中有二。初明内解欢喜。从即从坐起下。明形状恭敬。从而作是念下。第二正明嘿念领解。中有二。初明嘿念领解。中有口领解(云云)。从唯佛世尊下。第一明嘿念发迹请记。从尔时佛告下。第二明如来述记。中有二。一长行。二偈颂。约长行中有二。从尔时佛告诸比丘下。讫常勤精进教化众生。第一明如来述其本迹。从渐渐具足菩萨之道下。讫起七宝塔遍满其国。第二明如来其授记。约第一段中有三。从尔时佛告下。讫言论之辨。第一明就释迦世行因发迹。从汝等勿谓下。讫教化众生。第二约过去佛世行因显本。从诸比丘下。讫教化众生。第三明就三世佛时因行所得(云云)。约第二授记中。有七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二十一行半。颂上发迹授记。初有十四行。颂发迹。次有七行半。颂授记。约发迹中有二。初有七行。颂总声闻。次有七行。颂别满愿发迹(云云)。约授记中。有七意(云云)。从尔时千二百阿罗汉下。第二明千二百授记中有三。从尔时千二百下。讫不亦快乎。第一明念请。从佛知此等下。第二明与记中有二。一长行。二偈颂。约长行中有三。从佛知此等心之所念下。第一明总许千二百记。从于此众中下。第二明别授陈如记。从其五百下。第三明别授五百记。约第二颂中。十一行半。为二。初有九行半。颂陈如记。次有一行半。颂陈如。及五百。及五百记。次有一行。颂总一切声闻记。从尔时五百阿罗汉下。第三明五百领解。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初经家叙其欢喜。从世尊我等。第二明自陈领解。中有二。初明法说。从如无知者下。二明譬说。中有二。初从譬如有人下。第二正譬说中有二。开譬。合譬。譬如下。讫无所乏短。第一明开譬。中有多事(云云)。从佛亦如是下。讫得未曾有。第二明合譬。中有多事(云云)。尔时阿若憍陈如等欲重下。第二偈颂。十二行半。为二。初有一行半。颂其欢喜(云云)。次十一行。颂自陈领解中为二。初有一行。颂法说。次有十行。颂譬说(云云)。   妙法莲华经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一千二百三十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也。   第一述大意者。夫阿难罗云。仰别记而举望。无学声闻。同他望而住立。所以胜幡净国。等极乐而表奇。通王宝命。比弥陀而争远。多闻誓愿水镜。浮于空王之池。精进高行华果。结于能仁之菀。宝华成道。等海慧而流芳。罗睺密行。同诸佛而表奇。无学二千。澄心观佛。学满三明。授决令喜。是品大意。盖如是也。   第二释名者。研真断惑名为学。真穷惑尽名无学也。此品中。显学无学人记。故言授学无学人记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因缘说周中。第二授记段中第二明授二千人记。中有二。一明请记。二明授记。约请记中有二。一明二人请记。二明二千人请。约二人请二。一明嘿念请记。二明发言请记。初云尔时阿难下。第二明嘿念请记。从即从座起下。讫众望亦足。第二明发言请记。从尔时学无学下。讫住立一面。第二明二千请记。从尔时佛告阿难下。第二明如来授记。中有二。第一明二人授记。第二明二千人授记。约二人授记中有二。一明阿难记。中有五。第一明长行授记。中有六意(云云)。第二明偈颂重记。从尔时会中下。第三明八千菩萨成疑。从尔时世尊下。第四明如来释疑。从阿难面于下。第五明如来述叹。中有长行偈颂。可知。从尔时佛告罗睺下。第二明罗睺授记。中有长行偈颂。可知(云云)。从尔时世尊见下。第二明二千人授记。中有长行偈颂。如文(云云上来正说分了)。   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二千一百六十三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巍巍释迦。振记声而流欢。荡荡药王。闻实相而怀乐。是以一句之功。赐无上位。一念之勋。封无边国。舍净业士星。散沙界。如来专使月。照亿刹。毁佛之罪。轻争毛叶。谤人之业。重竞盘石。镜智妙华。笑供养菀。种智宝果。结受持林。法华第一龙。振三乘谷。已今当说象。蹴一乘峰。风飞三说。而六宗靡旗。众涌十妙。而乱辙。理智全身。托经卷而游尘国。真应权身。随经处成正觉。高原求水。闻十如而近泥。干土发哀。悟七喻而见水。慈悲芳室。混五姓而同庇。忍辱妙衣。着七人而俱位。法空广床。不遮毕死而安坐。理姓平榻。不舍懈怠而信受。变化猛守。防刀杖于行者。清净光身。许示现于寂漠。忘失章句。闻如来诲。空闲听众。得天龙闻。能说法师。蒙佛护而令大众喜。所化弟子。随师训见恒沙佛。妙法圆宗。超超然独秀。平等大慧。礭礭然坚固。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也。此品偏举人。故言法师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下有五品。是迹门流通分也。大分为四。法师宝塔品。第一明弘经功深福重。劝流通。达多一品。第二明引往弘经。彼我兼益。已证功德深重。劝持一品。第三明八万大士。此土愿弘经。新得记者。他土欲弘经。安乐行一品。第四明外凡初心欣斯福。见声闻畏惮。闻菩萨殡辱。自[(厂@((既-旡)-日+口))*頁]力[苟*苟]。因生退没。佛为此人说四安乐行。约第一段中为二。第一法师品。明释尊自说弘经功福。命觅流通。第二宝塔品。明多宝分身。且助且证觅流通。约第一法师品中有二。第一明有长行偈颂。叹美五种法师能弘经人。第二明有长行偈颂。叹美所持之法。约第一段有二。第一就禀道弟子门。明功深福重。第二就授道师门。明功深福重。约弟子门中有二。从初下。讫当得菩提。第一明佛在弟子功深福重。中有二。从药王下。第一明简出人类。从咸于佛前下。第二明简出得记之缘。从佛告药王下。第二明佛灭后弟子能持经功福重。中有二意(云云)。从若有人下。第二明授道师功深福重。中有长行有偈颂。约长行中有二。第一别明。第二明总逆顺得罪得福。约中有二。从若复有人下。讫广说此法。第一明现在弟子深功大福。中有五意(云云)。从若是。   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下。讫广为人说。第二明佛灭度后师功大。中有二意(云云)。从药王若有恶人下。讫即得三菩提。第二总明五种法师逆者得重罪顺者得大福。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六行。为三。初有二行。不颂长行。别将劝自行化他耳。次有三行。颂上门通别。次有十行。颂别上师门功深福重。次有一行。叹经尊妙。从尔时复告药王菩萨。第二明有长行偈颂。叹所持法。及示弘经方法。约长行中。初明经法叹。中有五。从尔时佛复告下。讫况灭度后。明叹法。从药王当知下。讫手摩其头。第二明约人叹法。从药王在在下。讫三菩提。第三明约处叹法。从药王多有人下。讫菩萨之道。第四明约因叹法。从其有众生下。讫菩提。第五约果叹法。中有五意(云云)。从药王若有善男子下。第二明弘经方法。中有二。初明方法。中有二意(云云)。从药王我于下。讫令得具足。第二明利益。中有五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八行半。为三。初有一行。总劝。不颂长行。次有十六行半。颂上长行。次有一行颂。颂结劝(云云)。   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二千六百三十二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七宝灵坟。踊会地而住天汉。五千龛室。饰栏楯而居层阶。加以无数宝幢。流虹幡而飘飘。万亿宝铃。鸣伽音玲玲。金银圆盖。悬于中天。琉璃支提。擢于四天。三十三天。雨天华而供养宝塔。八部龙神。奏伎乐而赞叹塔婆。于时峨峨塔庙。出隐隐声。以赞扬释迦。正正多宝。吐冲冲辨。证成大慧。所以十六大众。闻塔声以悱悱。八部天人。发疑心而愤愤。兢兢大乐。举众疑而待法响。堂堂能仁。称多宝而开会𣠵。仰仰乐说。欲见全身。赫赫大觉。谈集分身。谆谆报佛。放毫光而照十方。浩浩分身。从侍者集中城。未熟天人。移他土而净秽执。已熟众生。接虚空而遮少心。云集诸佛。与欲请开塔户。本体释尊。应请开摩尼户。多宝如来。半座同位。释迦世雄。入身同塔。燽燽两尊。岿然居高。煌煌一塔。森然秀峙。十五强况。等妙高而秀六宗。一乘圆智。无濵海而胜三乘。暂持之功。诸佛所叹。读持之力。住纯善地。人天好眼。人天应供。愤愤悱悱。忉忉至至。难得可谈。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见者通能所也。塔者梵语塔婆也。此唯佛所也。故言见宝塔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大段。第一明弘经功深福重流通中。第二明多宝分身且证且助劝觅流通。中有长行偈颂。长行大段有三。初明宝塔踊现。二明分身远集。三明释迦唱募。约大段第一中有六。从初尔时佛前有七宝塔下。讫四天王宫。第一明塔现之相。从三十三天下。讫尊重赞叹。第二明诸天供养。从尔时宝塔下。讫皆是真实。第三明多宝如来证诚称叹。从。   尔时四众下。讫却住一面。第四明时众惊疑。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有菩萨下。讫发是音声。第五明大乐说菩萨问。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佛告下。讫善哉善哉。第六明佛答中有三意(云云)。从是时大乐说下。大段第二明分身远集。中有七。第一明大乐说请见多宝佛。从佛告下。讫今应当集。第二明应集分身。从大乐说白佛言下。讫礼拜供养。第三明大乐说请分身集。从尔时佛放下。讫亦复如是。第四明佛放光远召。从尔时十方下。讫如来宝塔。第五明诸佛同来。从娑婆世界下。讫诸佛如来遍满其中。第六明严净国界。中有三(云云)。从是时诸佛下。讫皆在虚空。第七明与欲开塔。中有五意(云云)。从以大音声下。讫付属有在。大段第三。明释迦唱募觅流通。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第二偈颂。有四十八行半。大分为三。初有三行半。颂多宝塔现。次有八行半。颂分身远集。次有三十六行。颂释迦付属中为二。初有八行半。举三佛劝流通。中有三意(云云)。次二十七行半。举难持法。中有五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卷八千九百五言品一千七百廿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浩浩圆海。腾智波而洗尘。眇眇觉山。吐行云荫热。是以输头檀王。让位表求法于千岁。沙竭龙女。转身示成佛于一生。采果汲水之功圆。位于四德。拾薪设食之德积。印于三点。床身给侍劳。经千百不怠。槌钟求法勤。历三祇无退。无怨妙记。忽授调达。顿渐深疑。定决智积。圆教力用。照日于沙界。顿教威势。临月于亿叶。小乘五难。值龙女而雾卷。别教一疑。对觉母云开。十方贤士。谁不资此妙典哉。无边圣人。谁不归斯圆教哉。便成正觉之鸿疑。涣焉此篇皆冰解。转身自在之奇术。在然此章悉龟镜。智积悱悱远疑。望圆珠而霜消。身子愤愤旷障。对融金露零。彼智积身子。尚默然信受。此后贤后圣。何拒不信受。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提婆达多者。此翻天热。此品偏举人为名。故言提婆达多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迹门流通中。第二明引往弘经彼我兼益劝流通也。中大段有二。从品初下。讫莲华化生。第一大段明昔日达多通经释迦成道。从于时下方。讫品竟。第二大段明文殊通经龙女作佛。约第一大段中有三。第一明往昔师弟持经之相。从佛告诸比丘下。讫至不退转。第二结会古今。从告诸比丘。讫莲华化生。第三明劝信。约第一段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四。从初尔时佛告下。第一明求法时节。从于多劫中下。第二正明求法。中有四意(云云)。从时有仙人下。第三明求得法师。从王闻仙言。第四明闻法奉行。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七行半。为五。初有半行。颂求法时节。次有一行半。颂正求法。次有一行半。颂求得法师。次有二行半。颂闻法奉行。次有一行半。结证劝信。从佛告诸比丘下。第二结会古今中有三。初正结会。从由提婆达多下。第二明师弟功报俱满。中有二。初明弟子自报已满。中有三意(云云)。从佛告诸比丘未来世中下。第三明劝信(云云)。从于时下方多宝下。大段第二明今日文殊通经利益。中有二。第一明通经。中有五。初明智积请退。从释迦牟尼下。第二明待通经利益之证。从尔时文殊下。第三明文殊即来。从智积菩萨下。第四明智积所问。从文殊师利言下。第五明文殊答。中有七意(云云)。从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下。第二明利益。中有九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劝持品第十三(一千一百九十四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名。第三入文判。   第一述大意者。夫药王大乐。奉敕命而发誓。无学有学。居异国而愿传。于时姨母憍昙。易色受记。云母耶输。作念闻决。于是王城法王。视万亿而励心。沙界大士。从十方而祈班。所愿着忍辱铠。遮骂詈箭。被慈悲甲。却恶口鉾。住慈悲室。障轻慢风。住空禅床。忘恶鬼辱。不惜易烂臭秽身。获得难得金刚体。浊世摈出。不恨心里。末世求法。先望说法。发誓开士山。峙三千。发愿贤哲海。浩百亿。一乘妙典。何国不讲。圆教高文。何家不写。像末佛子。谁可同彼愿。浊世行者。谁不学此风哉。   第二释名者。二万菩萨。奉命弘经。故名持品。劝八十亿弘经。故亦名劝。前后双举。故名劝持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迹门流通中。第三明二万菩萨忍力成者此土弘经。新得记者他方弘经。大段有二。第一大段明受持。第二大段明劝持。约第一大段中有三。从品初下。讫不惜身命。第一明二万菩萨奉命此土持经。尔时众中五百下。讫心不实故。第二明五百罗汉。八千声闻发誓。他国流通。从尔时佛姨母下。讫他方国土广宣此经。第三明诸尼请记授诸尼记也。从尔时世尊视八十下。大段第二明劝持。约中有二。长行中有五。从初尔时世尊视八十下。第一明佛眼视诸菩萨。从即从座起下。第二明诸菩萨请告敕。从复作是念下。第三明佛嘿然。从时诸菩萨。第四明菩萨知佛意。从便于佛前下。第五发誓通经。从即时诸菩萨下。第二偈颂。有二十行。文分为四。初有十七行。颂被忍衣弘经。次有一行。颂入如来室弘经。次有一行。颂坐如来座弘经。次有一行。总结请知(云云)。   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第十四(三千二百二十五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妙德王子。问仪式于恶世。鹫峰法王。诫近处于像末。是以十种扰乱波息心海四个乐行泉踊情山。第一真典。名字难闻。最尊深经。天护常卫。轮王明珠。陵众宝而独秀。法王国经。逾诸经而高胜。读经者无忧无病。诵经者不贫不陋。诸天童子。以为给使。众生乐见。如慕贤圣。无畏之志等师子。智慧之光如乌照。恶骂之徒口则闭。刀杖之毒何所害。微妙好梦。常现眠里。无尽大利。恒集觉表。王中亦王。妙中亦妙。盖斯安乐行矣。   第二释名者。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故能进行。故名安乐行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迹门流通段中。第四明初心菩萨示通经方法。中大段有二。第一大段明妙德问方法。大段第二明如来答。约大段第一有二。从品初下。第一明叹深行菩萨能弘经。从世尊菩萨下。第二问浅行菩萨云何恶世宣说是经。从佛告下。大段第二明如来答。约中有三。第一标四安乐行章门。第二明解释修行方法。第三结行成之相。从佛告文殊下。讫安住四法。第一标四安乐行章门。从一者安住菩萨行处下。第二明解释。标四安乐行章门中有四。一明身止观慈悲安乐行。二明口止观慈悲安乐行。三明意止观慈悲安乐行。四明誓愿止观慈悲安乐行。约身止观慈悲安乐行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从一者安住下。第一双标行处近处二章门。从文殊师利下。第二解释二章中有二。第一解释行处。第二解释近处。约第一行处中有三。从初文殊下。第一标行处章。从若菩萨摩诃萨住忍辱地下。第二解释行处章。从是名菩萨。第三结行处。从云何名菩萨摩诃萨下。第二明近处中三。从云何下。第一标章。从菩萨摩诃萨不亲近。第二解释中有三。第一明十恼乱。从常好坐禅下。讫修摄其心。第二明附定门助观。从文殊师是名下。讫常乐观如是法相。第三明附慧门助观。从是名菩萨下。第三明结近处。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二十八行三句。为三。初有一行。颂标章。次二十二行。颂行处近处。次有五行三句。颂行成。中有多意(云云)。从又文殊师利如来灭后。第二明口止观慈悲安乐行。为二。第一明行法。第二明行成。初行法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有二。第一标章。从若口宣说下。第二释行法。中有二。第一明止行。第二明观行。止行中有四。从初若口。第一明不说他过。从亦不轻慢下。第二明不轻慢。从不说他人下。第三明不叹不毁。从又亦不生下。第四明不起怨嫌。从善修如是下。第二明观行。从尔时世尊欲重。第二偈颂。有十六行半。为三。初有二行。颂标章。次有九行半。颂行法。次有五行。明口安乐行成。中多意(云云)。从又文殊师利菩萨下。第三明意止观慈悲安乐行。中有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三。第一标章。从无怀嫉妒下。第二释行法。从文殊师利下。第三明行成。偈颂有六行。为二。初有五行。颂止观二行。次有一行。颂行成。从又文殊师利菩萨下。第四明誓愿止观慈悲安乐行。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第一明行法。第二明叹法。第一行法中有三。从初下。第一明标章。从于在家出家下。第二明行法。从文殊师利是菩萨下。第三结行成。从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下。第二叹经难闻。中有二。从初下。第一明法说。从文殊师利譬如下。第二明譬说。中有二。第一明开譬。中有多意(云云)。从文殊师利如来亦复如是下。第二明合譬。中有多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四行半。为二。初有四行。颂行法。次有十行半。颂叹经。约第一行法中。有三意(云云)。约第二中。有法说譬说等意(云云)。从我灭度后下。第三二十三行偈。总结行成之相。中有三。初有一行半。结劝修四行。次有二十行半。举三报明三障清净。次有一行。总结(上来十四品迹门开三显一说了)。   妙法莲华经从地涌出品第十五(二千七百五十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他方大士。□□□□□说。此间释尊。开所化而止请。于是净行眷属。裂大地而泉涌。慈氏等众。表深疑而云起。四行菩萨。问讯世尊而随喜。一乘法王。开示佛慧而同咸。补处弥勒。不知一人而发疑。地前贤哲。用何智术而测位。是以逸多大士。问涌出于谁化。久成实佛。显诸力于自度。尔时岁促化长迷。忽然发心里。父少子老喻。仓卒吐口表。非久远智者。谁人决此疑哉。非本佛妙智。谁者示斯旨哉。大中亦大。一中亦一。盖斯□□□欤。   第二释名者。下方菩萨。为发本门寿量。远从地涌现。故言从地涌出品。师严道尊。鞠躬祗奉。如来一命。四方奔涌。故言从地涌出品。三世化道。惠利无疆。一月万影。孰能思量。召过以示现。弘经以益当。故言从地涌出品。虚空湛然。无早无晚。惑者执迹。而暗其本。召昔示今。破近显远。故言从地涌出品。寂场少父。寂光老儿。示其药力。咸令得知。故言从地涌出品。文云。是从何所来。以何因缘集。今以诸义释品意。四悉檀因缘之解。故言从地涌出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从此品下。讫普贤劝发品。十四品。部大段第二。明开师门之近迹。显佛之远本。约中大分为三段。从品初尔时他方国土诸来菩萨。讫汝等自当因是得闻半品。第一明本门序分。从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下。讫分别功德品弥勒所说十九行偈佛名闻十方广饶益众生。第二明本门正说分。从。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下。讫普贤劝发品作礼而去。十一品半。第三明本门流通分。约序分段中有二。第一明涌出序。第二明疑问序。约第一踊出中有三。从品初下。讫当于此土而广说之。第一明他方菩萨请弘经。从尔时佛告诸菩萨下。讫广说此经。第二明如来不许。从佛说是时下。第三明下方涌出。中有二。第一明经家叙相。第二明问讯。约第一经家叙相中。有五意(云云)。从是诸菩萨从地涌出已下。讫能于如来发随喜心。第二明诸菩萨问讯。中有五意(云云)。从尔时弥勒菩萨及八千恒河沙下。第二明疑问序。中有二。第一明此土菩萨疑。中有二。第一明长行疑念。从时弥勒菩萨下。第二偈颂。有九行半。正明问。中有五意(云云)。从尔时释迦牟尼佛分身诸佛下。第二明他方疑问。中有二。一明侍者菩萨各各陈疑问于己佛。从。   尔时诸佛各告侍者下。二明诸佛各抑待弥勒之问如来之答。从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弥勒菩萨善哉下。大段第二本门正说分。约中大分有二。第一明有长行。偈颂诫许。第二明正说。约长行有三意(云云)。偈颂有四行。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世尊说是偈已。第二明正说段。即是答问中。大分为三段。从初此去讫寿量品竟。第一正明开近显远。分别功德品长行。第二明授法身记。十九行偈。第三明弥勒总申领解。约第一段中有二。第一明略开近显远动执生疑。第二明广开近显远断惑生信约第一段中有二。第一正明略开近显远。第二明因疑更请。约第一段中有二。从。   尔时世尊说是偈已下。讫我从久远来教化是等众。第一明有长行偈颂。如答弥勒上问。中有多意(云云)。从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下。第二明因疑更请。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从尔时弥勒菩萨下。讫三菩提。第一明动执生疑。从即白佛言下。讫品尽。第二明腾疑请。中有二。第一明法说请。中有多意(云云)。从譬如有人色美下。第二明譬说请。中有长行偈颂。中有开譬合譬等多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第十六(卷一万二百二言品二千一十八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华王释尊。唱三诫于诚谛。补处慈氏。发四信于佛语。所以三佛菩提。腾波于寿量海。四种佛土。开华于鹫峰山。于是善逝巧喻。下微尘而散东国。弥勒别智。附界员□□尘数。八十假父。脱垢衣于权门。亿俗真考。饰珍服于实室。八谛医王。捣筛教药。令服诸子。三身觉王。斟酌劫尽。令观净土。失心稚子。服遗药而差心病。恣心狂子。闻久成而得本心。圣人远哉。至感应。净土异哉。澄心到。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如来。是诸佛之通号。是上三佛之通称。是别举人。寿量者。诠量诸佛之功德。此别标法也。亦是诠量三佛之功德。此即正诠量本地三如来功德。人法双举。故言如来寿量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本门正说答问中。第二明广开近显远段。约中大段有二。第一明如来诫信。第二明如来正答。约第一段中有四。从品初下。第一明如来之诫。从是时菩萨大众下。第二明菩萨三请。从复言唯愿说之下。第三明菩萨重请。从尔时世尊下。第四明如来重诫。从一切世间天人下。大段第二明如来正答。约中有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第一明如来法说答。第二明如来譬说答。法说中有二。第一明三世益物。第二总结不虚。约第一明三世益物中有二。从一切世间下。讫能令众生发欢喜心。第一明过去益物。中有多意(云云)。从诸善男子如来见下。讫虽不实灭而言灭度。第二明现在益物。中有多意(云云)。而此中有常住不灭四字。明未来益物也(云云)。从又善男子诸佛如来下。第二明总法三世益物不虚。中有二意(云云)。从譬如良医下。第二明如来譬说答中有二。开譬合譬。中有二。第一明良医治子譬。譬上三世应化所宜。第二明治子实益譬。譬上三世利物不虚。约第一譬中有三。从初譬如下。讫远至余国。第一明良医远行譬。譬过去益物。中有二意(云云)。从诸子于后饮他毒药下。讫即取服之毒病皆喻。第二明还已复去譬。譬现在益物。中有六意(云云)。从其父闻子悉已得差下。讫咸使见之。第三明寻便来归譬。譬未来益物。从诸善男子于意云何下。讫不也世尊。第二明治子实益譬。譬三世益物不虚。从佛言我亦如是下。第二明合譬中有三。初合过去益物譬。从以方便力下。次合现在益物。从亦无有能下。次合治子实益不虚譬。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二十五行半。颂上法譬。大分为二初二十行半。颂法说。次有五行。颂譬说。法说中为二。初有十九行半。颂三世益物。次有一行。颂三世益物不虚。约初中三。初有四行。颂过去益物。中有多意(云云)。次有五行。颂现在益物。中有多意(云云)。次有十行半。别颂未来益物。中有多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分别功德品第十七(二千六百六十二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恒沙大众。闻长远寿。增道损生。微尘众生。见真佛像。发无上心。是以中天宝华。散万彩而雨会顶。云汉沉水。流芬馥而薰鼻根。虚空天乐。振妙声于众耳。大梵众璎。垂轻妙于圣枝。众宝香炉。遍于九方。菩萨幡盖。悬于上方。龙华法王。赞一乘而信一味。信心持者。逾五倒而到五品。本佛十妙。把功德而施三千。普机十利。捧利益而驰亿刹。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分别者。佛说寿量。二世弟子得种种益。故言功德。浅深不同。故云分别。随便故言分别功德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本门正说中。大段第二明法身授记段中。大段为三。从品初下。第一明经家总叙。从于时世尊下。讫发三菩提心。第二明如来分别本门增道损生菩萨五十一位差别中有二。从十住位至三地。第一明约增道智德得记。从四地至等觉。第二明约损生断德得记。在经文中可见(云云)。从佛说是诸菩萨下。讫赞叹诸佛。第三明时众供养。从尔时弥勒菩萨从坐而起下。偈颂。有十九行。正说中大段第三。明弥勒总申领解由。为三。初有二行。颂领解。次有九行。颂如来分别功德。次有八行。颂时众供养。(上来本门正说已了)从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下。讫普贤劝发品作礼而去。部大段第三说法流通段。并本门大段第三流通分也。凡有十一品半。大分为二段。从此下。讫常不轻品。三品半。大段第一明弘经功德。重以劝流通。从如来神力品下。讫普贤劝发品。大段第二明付属流通也。约第一大段中有三。今此半品及随喜功德品。第一明初品弟子因功德深。以劝流通。法师功德一品。第二明初品弟子果功德深。以劝流通。常不轻一品。第三引信毁罪福。以证流通。约第一此半品中有二。第一明现在四信弟子。第二明灭后五品弟子。约第一现在四信中有四。从尔时佛告弥勒下。第一明一念信解未能广说。中有长行偈颂。约长行中有三。佛告弥勒阿逸多其有众生下。第一举其人。从所得功德下。第二明功德深。中有二。第一明总福无量。从若有善男子下。第二明校量功德多少。中有二。第一明举五波罗蜜功德为本。校量所得功德多少。从以是功德比前功德下。第二明正校量功德多少。从善男子有如是功德下。第三明位行不退。从。   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十九行。追颂第一。不举其人。次有五行半。颂第三行位不退。从阿逸多下。第二明现在第二品弟子解其言趣。中有二意(云云)。从何况广闻是经下。讫能生一切种智。第三明现在第三品弟子广闻广说。阿逸多下。讫当知是为深信解相。第四明现在第四品弟子具上三弟子功德。中有二意(云云)。(已上现在四弟子文了)从又复如来灭后下。第二明灭后五品弟子功德。中有二。第一明总列五品弟子格量四品弟子功德。第二明后随喜功德品别校量初品弟子功德。约第一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五。从初又后如来灭后下。讫当知已为深信解相。第一明初品弟子直起随喜心。从何况读诵下。讫无量千万亿劫作是供养已。第二明第二品弟子加读诵功德。中有二意(云云)。从阿逸多若我灭度后闻是经典下。讫及造僧坊供养众僧。第三明第三品弟子加教化令读诵书写功德。中有二意(云云)。从况复有人能持是经下。讫疾至一切种智。第四明第四品弟子兼行六度功德。中有二意(云云)。从若人读诵受持下。讫皆应供养如佛之塔。第五明第五品弟子正行六度功德。中有二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九行半。颂四品弟子中为四。初有五行半。颂第二品弟子。次有三行。颂第三品弟子。次有四行。颂第四品弟子。次有七行。颂第五品弟子耳。   妙法莲华经随喜功德品第十八(一千三百六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逸多将圣。问随喜福于灭后。能仁释尊。酬展转利于最后。一偈随喜。夺二檀而独秀。须臾闻经。举两报而居高。分座功德。期位于梵释。劝闻经益。结相于大人。虚空应有边。功德叵有际。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随者随顺事理无二无别。喜是庆己庆他闻深奥法。顺理有实功德。顺事有权功德。庆己有智慧。庆他有慈悲。权实智断。合而说之。故言随喜功德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第二别明格量初品弟子功德。中大段有三。第一大段弥勒菩萨问。第二大段明如来答。从尔时弥勒菩萨下。大段第一明弥勒问。中有长行偈颂。如文。从尔时佛告弥勒下。大段第二明如来答。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从尔佛佛告弥勒下。讫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第一明内心随喜人功德深。中有五意(云云)。从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下。讫为人分别如说修行。第二明直外听法功德深。中有四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八行。为二。初有九行。颂内心随喜。中有五意(云云)。次有九行。颂外听经随喜。中有四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法师功德品第十九(三千五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堪忍法王。开六千功德于行者。精进菩萨。觉六根清净于经力。八百功德。净肉眼而令见障外。千二胜利。通肉耳而令闻远响。父母生鼻。资经力而显伏藏。有漏短舌。蒙教用而受上味。胎生肉身。沐一味水。而成琉璃镜。受胎意根。系一乘镜。而融染净理。一句一偈。达无边义。一月一岁。吐无尽说。俗间经书。皆顺正法。资生业等。悉成实相。灼灼哉真教之力。煌煌哉实经之用。不退菩萨难思量。唯佛与佛所了知。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法师者。谓五种法师也。功德者。谓六根清净也。法师举人。功德标法。人法双举。故言法师功德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流通中。第二明初品弟子功德深故。以劝流通。中大段有二。第一大段明总列六根盈缩功德数。第二大段明别作六章解释。从初尔时佛告下。讫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大段第一明六根盈缩功德。从是善男子下。讫品尽。大段第二明别作六章解释。约六根章中。各有长行偈颂。皆悉如文。   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第二十(卷八千七百七十一言。品一千四百九十五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谦下不轻。敬佛性而传芳声。上慢比丘。闻毒鼓而攀觉果。是以常敬尽寿。闻空中声。更延亿岁。轻慢苾刍。见妙法力。忽谢数过。骂詈之功。深沉无间。礼敬之业。高升莲台。威音妙法。周虚空而传声。大势芳闻。流沙界而敷教。实哉卑下之道。信哉礼敬之风。历千龄何隔。涉万代弥新。一乘佛子。可习能敬。三界群生。可信所敬。是品大意。盖如是欤。   第二释名者。常不轻菩萨者。举人也。此菩萨。内怀不轻之解。外敬不轻之境。身立不轻之行。口宣不轻之教。人作不轻之目。随行得名。故言常不轻菩萨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第三引信毁以证流通。中有二。长行偈颂。约长行中有三。第一双指前品罪福。第二双开今品信毁。第三双明信毁果报。从初尔时佛告下。第一双指前品罪福中有二。从品初尔时佛告下。讫获大罪报如前所说。第一明指罪如法师品说。从其所得功德下。第二明指福如法师功德品说。从得大势乃往下。第二明双开今品信毁。中有二。第一明事本。第二明本事。事本中有五。从乃往古昔下。第一明时节。从有佛名下。第二明佛名号。从劫名下。第三明劫国名。从其威音王下。第四明说法。从得大势下。讫皆同一号。第五明佛寿命久近。从最初威音王下。第二明本事。中有三。第一明时节。从于像法中下。第二明双标毁者信者。从得大势以何因缘下。第三明双示得失。中有二意(云云)。从是比丘临欲终下。讫疾得三菩提。第三双明信者毁者果报。中有二。第一明信者果报。中有二意(云云)。从得大势彼时四众下。讫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第二明毁者果报。中有多意(云云)。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九行半。为二。初有十五行半。颂信者毁者因果。中有五意(云云)。次有四行。颂劝持(已上第一说法流通三段文了)。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一千一百一十四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   第一述大意者。夫踊出开士。仰尊颜而发愿。旧住贤哲。览神力而增悦。灵山法王。䨱长舌于梵世。树下诸佛。放毛光于法界。謦欬之声。遍至十方。弹指之响。地振六种。是以十方之众生。见娑婆法会。无边之群生。闻虚空妙声。人人加念佛。而散诸宝物。国国融铁围。而同一佛土。如来法力华笑文菀。如来藏芽果结义林。是故经卷所住。忽成道场。卷帙所在。亦圆寂地。受持者。悬河之辨。如风无碍。读诵者。圆镜之智。如日除闇。为属累以尽神力。为付属以畅经能。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如来者。举人也。神力者。用也。如来此中。为付属深法。现十种大力。故名如来神力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下有八品。大段流通中。第二明付属流通。大分为三。第一明此神力品属累品。属累流通。第二明药王品下五品。化他流通。第三明普贤劝发品。自行流通。约第一段中有二。第一如来神力品。明菩萨受命弘经。第二属累品。明如来摩顶付属。约第一品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三。第一明菩萨受命弘经。第二明佛现神力。第三明结要劝持。从。   尔时千世界微尘下。第一明菩萨受命。中有二。初明经家叙敬仪。从而白佛言下。第二明发誓弘经。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世尊于文殊下。第二明佛现神力。中有二。第一明所对之众。从现大神力下。第二明正现十神力。即为十段。第一明舌相。从一切毛孔下。第二明身毛孔放光。从一时下。第三明謦。从俱共下。第四明弹指。从是二音声下。第五明地动。从其中众生下。第六明普见大会。从即时诸天下。第七明空中唱声。从诸众生下。第八明大众称南无归命。以种种华香下。第九明遥散诸物。从于时十方下。第十明十方佛土通如一佛土。从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下。第三明结要劝持付属。中有四。第一明称叹付属。从以要言之下。第二明结要付属。从是故汝等下。第三明㢡劝付属。从所以者何下。第四明解释付属。从尔时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颂。有十六行。为二。初有四行。颂十种神力。次有十二行。颂结要付属。中有多意(云云)。   妙法莲华经属累品第二十二(四百六十三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一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常寂法王。现神力以摩顶。圆机菩萨。奉嘱累而发言。是以如来三智。流光于未来。弟子四训。报恩于诸佛。大师三诫。深铭于心府。萨埵三言。高通于佛心。自行流通。毕于此篇。分身之客。还本土。化他流通。末于后章。多宝之主。独留闭户。三乘圣众。见属累而且欢。八部天人。闻付属而且喜。此品大意。盖如是欤。   第二释名者。属是佛所付属。累是烦尔宣传。此从圣旨得名。故言属累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属累流通中。第二明如来摩顶付属。中有三。从品初尔时释迦牟尼佛下。第一明如来付属。中有三。第一明如来正付属。从所以者何下。第二明解释付属。从于未来世下。第三明诫训付属。从时诸菩萨摩诃萨下。第二明菩萨领受。从尔时释迦牟尼下。第三明事毕唱散。中有二。第一明正唱散。从说是语时下。第二明大众欢喜(云云)。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二千七百八十六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也。   第一述大意者。夫宿王高问。显苦行于沙劫。如来秀答。示经力于十喻。然则净明德佛。澍妙法甘雨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翘精进经行于万二千岁。是以萨埵喜见。获得三昧。而燃爱身。诸佛善逝。赞扬真供。而为嘿然。净德王家。忽示化生。净明法院。还奉嘱累。圆寂之𨓍。竭鹄林悲。高塔之前。臻臂烧信。于时求少苾刍。向宝所以得足。阙根大士。属诚谛而具身。三千威德。六种震动。六天应化。四华散下。一指之妙供。陵三千七宝。四句之法力。蔑四圣高德。十喻强军。捧宝釰以游法华院。八万将兵。靡权魔而归莲华阙。严严乎。妙法之力弥难仰。堂堂乎。念经之用何易测。十况曦升。照大慧美。万佛月临。息女人势。赞善者。现口出青莲华香。持经者。当手取草坐道场。是品大意。盖如是欤。   第二释名者。药王菩萨者。举人也。本事者。标法。此品人法双举。故言药王菩萨本事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下。是大段第二属累流通之中。三段之第二。明化他流通。中有五品。此品。明药王菩萨以本愿弘大法利众生轻生身重佛法。亦得都判一部。方便品。明开三显一。圆因已竟。安乐行品。明乘乘之法。寿量品。明乘果已竟。此下六品。明乘乘之人也。今此品明药王菩萨以苦行乘乘。中大段有四。第一明宿王华菩萨问。第二明如来答。第三明利益。第四明多宝称善也。约第一大段中有三。从尔时宿王华菩萨下。第一明通问游化。从世尊是药王下。第二明别问苦行。从善哉世尊下。讫闻皆欢喜。第三明请答。从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下。大段第二明如来答。中不答游化问。但答苦行问。中有二。第一明答苦行。第二明叹经。约第一段中有二。第一明事本。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下。第二明本事。有三。第一明佛为说法。从是一切众生下。讫过是已后其身乃尽。第二明修供养。中有二。第一明佛在世供养。中有四意(云云)。从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下。第二明未来苦行。中有五。第一明生王家。从即为其父而说偈言下。第二明本事。从大王我今当还供养下。第三明往佛所请供养。从尔时日月净明下。第四明如来付属。从尔时一切众生。讫得未曾有。第五明受命任持法。中有四意(云云)。从佛告宿王华下。讫而供养者。第三明结会古今。中有二意(云云)。从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下。第二明叹经。中有三。第一明叹能持之人。从宿王华譬如下。第二明叹所持之法。中有二。第一明叹法体。中有十喻(云云)。从宿王华此经能救。第二明叹法用。中有三。第一明拔苦用。从此经能大饶益下。第二明叹与乐用。中有十二事(云云)。从此法华经亦如是下。第三明结叹拔苦与乐用。从若人得闻此法华经下。第三明叹持经福深。中有二。第一明专闻品福。从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品下。第二明闻品福。中有三。第一明闻品福。从是时诸佛遥共赞言下。第二明校量所得功德。从是故宿王华下。第三明如来属累。从说是药王菩萨品下。大段第三。明闻品利益。从多宝如来于宝塔中下。大段第四明多宝如来称叹也。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二千六十九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灵山至觉。放一光而招开士。严国妙音。应光明以仰圣众。是以春方远客。先现华座于崛山。此方近主。忽疑宝华于何瑞。于是王子文殊。欲见座主。宝塔多宝。令来彼哲。路次诸国。六种振动。来到诸天。百千乐奏。远来旅人。奉珠问讯。此会华德。见德疑因。遍照法王。开往因于乐器。华德菩萨。攀现果于自身。普门示现。略演此品。色身妙用。粗畅此段。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昔得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今以普现色身。以妙音声。遍吼十方。弘宣此教。故名妙音菩萨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下二品。化他流通。第二明妙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住三昧乘乘化他也。约此品中。大段有六。第一明如来放光东召。第二明奉命西来。第三明十方弘经。第四明二土得益。第五明还归本国。第六明闻品进道也。从尔时释迦牟尼佛下。大段第一明如来放光召东。从尔时一切净光庄严国中有一菩萨下。大段第二明菩萨奉命西来。中有二。第一明发来之缘。中有六。第一明经家叙福慧二种庄严之由。从释迦牟尼佛下。第二明被照之主。从师白净华宿王智佛下。第三明辞己佛欲来此土。从尔时净华宿王智佛下。第四明彼土佛诫敕。从妙音菩萨白其佛言下。第五明菩萨受旨。从于是妙音菩萨不起。第六明现相。中有六。第一明妙音欲来先现莲华。从。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下。第二明文殊见相发问。从。   尔时释迦牟尼下。第三明佛答妙音欲来而现瑞。从文殊师利白佛言下。第四明文殊愿来而请见。从尔时释迦牟尼下。第五明释迦推功多宝而能现。从多宝佛下。第六明多宝佛妙音命来。从于时妙音下。第二明妙音菩萨正发来。中有六。第一明眷属人众经历国土。从是菩萨目如广大下。第二明菩萨相好。从入七宝台下。第三明妙音菩萨问讯如来。从世尊我今欲见多宝下。第四明请见多宝佛。从尔时释迦牟尼如来下。第五明世尊为妙音菩萨通白多宝。从时多宝佛下。第六明多宝佛塔中称善哉。从时华德菩萨下。大段第三明妙音菩萨十方弘经。中有二重问次答。约问中有二。第一问昔所种善根。从修何功德下。第二问今胜神力。从佛告华德菩萨下。第二明答。中有二。第一明佛答昔所种善根问。从华德汝但下。第二明答今胜神力。中明现三十八身。为二。初有三十身。现凡夫身。从若应以声闻下。后四身明现圣人。从尔时华德菩萨白佛言下。第二明第二重问答。为二。初菩萨问住何定。从佛告华德菩萨下。二佛答所住定。从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下。大段第四明此土他土得益。从尔时妙音菩萨下。大段第五明还归本国。从说是妙音菩萨品时下。大段第六明闻品进道。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卷六千七百二言品二千八十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一乘妙法。因法师而远布。三界人师。资冥护而传法。是以无尽高问。雷振教谷。释尊秀答。龙驰义峰。所以观音之美声。琴瑟能诠廗。普门之妙形。经纬娑婆机。岂唯水火不能烧溺而已。亦则男女童子随求可得。一时礼念。等六十而与福。三十分身。散十方而说法。无尽璎珞。开三檀而施一客。利耶转施。示二法而奉两尊。巍巍乎众贤之美难宣。荡荡乎诸圣之德何称。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观世音菩萨者。举人也。普门者。标法也。今此品。人法双举。故言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犹是明三昧乘乘弘经。兼诫弟子。亦名普现色身三昧。化他流通中。大段有二。第一明问答。第二明闻品得益。约第一问答中有二。长行偈颂。长行中。有二重问答。从尔时无尽意下。第一明经家叙。从而作是言下。第二明菩萨发言正问。从佛告无尽意菩萨下。第二明佛答。中有三。第一明总答。第二明别答。第三明佛劝持菩萨名。约第一总答中。第一明受苦人数。从受诸苦恼下。第二明遭苦时。从闻是观世音下。第三明闻名称号。从观世音菩萨即时下。第四明得解脱。从若有持是观世音下。第二明别答。中有三。第一明口机应。第二明意机应。第三明身机应。约口机应中有二。第一明七难。第二总结。约第一七难中。即为七段。第一明火难。中有四。初持名之益。从设入大火下。二明遭苦。从火不能烧下。三明火不能烧。从由是菩萨下。四总结。从若为大水。第二明水难。中有二(云云)。从若有百千万亿下。第三明黑风难。从若复有人临当下。第四明被害难。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第五明罗刹难。从设复有人若有罪下。第六明杻等难。从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第七明怨贼难。从无尽意观世音下。第二总结。从若有众生多于淫欲下。第二明意机应。中有二。第一明别三毒。如文(云云)。从无尽意观世音下。第二总结。从若有女人下。第三明身机应。中有二。第一明二求。中有二意(云云)。从无尽意观世音下。第二总结。从是故众生下。第三明劝持名。中有三。初明劝持。从无尽意若有人下。二明格量功德。从无尽意下。三明总结。无尽意菩萨言下。第二明第二番问答。中有二。一明菩萨问。二明如来答。约初中。有三业问(云云)。从佛告无尽意菩萨下。第二明如来答。中有三。初明别答中。有三十九句。一一各各明三业问。从无尽意菩萨下。讫度脱众生。第二明总答。从是故汝等下。讫游于娑婆世界。第三明劝供养。中有六意(云云)。从尔时无尽意菩萨以偈下。第二偈颂。有二十六行。颂长行。大分为二。初有十七行。颂观世音力。次有九行。颂普门力。约初中有二。初有一行。颂菩萨问。次有十六行。颂如来答。中有十意(云云)。约普门中。八意(云云)。从尔时持地菩萨下。讫品尽。大段第二明闻品得益。   妙法莲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六(一千二百二十七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药王章句。护法师于五浊。勇世神咒。防鬼灾于十方。加以二方天王。张咒网而守百由旬。十种罗刹。捧咒釰而誓作七分。梦中之恼尚制富单那。头上之过。何怨嫌行者。赫赫持经之功。不畏诸难。明明修行之德。何愿不成。此品大意。盖如斯矣。   第二释名者。陀罗尼者。此梵语也。此翻总持也。今此品。偏举法为名。今存梵音。故言陀罗尼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犹是化他流通中。明五众恶世弘经多难。以咒护之。以总持乘乘。付属流通。中大段有四。第一明菩萨问持经功德。第二明佛答甚多。第三明菩萨请神咒护。第四明闻品得益。从尔时药王菩萨即从座起下。大段第一明菩萨问。从佛告药王若有下。大段第二明佛答甚多。中有四。初明佛正格量大少。从于汝意云何下。二佛问多不。从甚多下。三明菩萨甚多。从佛言若善男子下。四明佛正格量于功德。从尔时药王菩萨下。大段第三明菩萨请说咒守护。中有五。第一明药王菩萨咒。第二明勇施菩萨咒。第二毗沙门天王咒。第四明持国天王咒。第五明咒罗刹咒。约药王菩萨咒中有四。初明请说。从即说咒曰下。二明正说咒。从世尊是陀罗尼下。明叹神咒。从时释迦牟尼佛下。四明佛印可。从尔时勇施菩萨下。第二明勇施菩萨咒。中有四。初明请。从即于佛前而说咒曰下。明正说神咒。从世尊是陀罗尼下。三明叹咒。从若有侵毁下。四明佛印可。从尔时毗沙门下。第三明多闻天王咒。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持国下。第四明持国天王说咒护。中有三意(云云)。从尔时有罗刹女等下。第五明十罗刹女说咒护。中有五。初列名。从是十罗刹女下。二明说咒。从宁上我头上下。三明叹咒。从罗刹女说此偈已下。四明罗刹等立誓。从佛告诸罗刹女下。佛印可。从说此陀罗尼品下。大段第四明闻品得益焉。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一千七百一十四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严王邪执。感八变以回心。净德愤心。属二缘而忽开。是以藏眼二子。举两难而喻一眼龟。严净二亲。听一愿而觉优昙华。于是雷音如来。洒法雨于妙庄。华德本身。受记莂于树王。窃以求道近因。无过善友。成佛亲缘。岂过知识。饮泉之因。荫树之缘。其谓斯矣。善知识能。粗显此篇。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释名者。妙庄严王者。举人也。本事者。表法也。今此品内。说彼妙庄严王本事。故言妙庄严王本事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犹是化他流通中。明妙庄严王以誓愿乘乘流通。中大段有六。第一明事本。第二双标能所化。第三明能化方便。第四明所化得益。第五结会古今。第六明闻品得益。从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下。大段第一明事本。从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下。大段第二双标能化所化。即所化一人。能化三人也。约中有二。第一明列能化所化名。从是二子有大神力下。第二明别二子福慧。从尔时彼佛欲引导下。大段第三明能化方便。中有三。第一明时至。从净藏净眼二子下。第二明论议。中有四。第一明二子等至母所白供养佛。从母告子言下。第二明母让子等命化父王。从净藏净眼下。第三明子等生邪见家恨。从母告言下。第四母责子等合忧念父。从于是二子念其父故下。第三明子弟正劝化。从时父见子下。大段第四明所化得益。中有十。第一明信此子伏彼师。从于是二子下。第二明父王已信。从于是二子白父母言下。第三明重推父母。从彼时妙庄严下。第四明化功已大叹佛功德。从于是妙庄严下。第五明俱诣佛所。中有五意(云云)。从时云雷音宿王华下。第六明与授记。从其王即时下。第七明出家修行。从即升虚空下。第八明称叹二子。从尔时云雷音下。第九明佛述二子等行高。从妙庄严王即从虚空中。第十明王叹佛自立誓愿。从佛告大众于意云何下。大段第五结会古今。中有二。第一正结会。从药王药上下。第二明叹二菩萨。从佛说是妙庄严王下。大段第六明闻品得益。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一千六百八十一言)   将释此品。用三门。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释品名。第三入文判释。   第一述大意者。夫震方普贤。震万国而来到。山中法王。吐四法而相应。是以六牙白象。负遍吉而安慰行者。六通远客。教忘句而还令通利。三七精进。招乘象客。一妙章句。避烦恼主。书写之功。高升忉利。持经之德。秀游兜率。赞供之力。现报利生。毁骂之用。将来繁痛。惩恶劝善之事。略开此篇。满愿饰行之业。粗毕此章。是品大意。盖谓斯欤。   第二释名者。普贤菩萨者。梵音邲输颰陀。此翻普贤。劝发者。恋法之辞也。今人法并举。故言普贤菩萨劝发品。   第三入文判释者。此品第三明自行流通。又明普贤以神通乘乘。中大段有四。第一发来。第二劝发。第三明如来述发。第四明发益。从尔时普贤菩萨下。大段第一明经家叙发来。中有三。第一明上供之相。从又与无数诸天下。第二明下化之相。从头面礼释迦牟尼下。第三明修敬之义。从白佛言世尊我于宝威德上王佛国下。大段第二明劝发。中有二。第一明请问劝发。第二明誓愿劝发。约第一请问中有二。第一明请问。第二明佛答。约第一请问中有二。第一明请正说劝发自行。从若善男子下。第二明更请流通劝发化他。从佛告普贤菩萨下。第二明佛答。中有三。第一明总标四法答。从一者下。二明别四法答。从善男子下。第三明结四答。从尔时普贤菩萨白佛言下。第二明誓愿劝发。中有二。第一明护人。第二明护法。约护人中有六。第一明护其外难。中有二。初明总护。从若魔若子下。二约别举十二非护。从是人若行下。第二明示身教其内法。有三。第一明行者慰诱。从是人若坐思惟下。第二明教经及与三昧。从世尊若后世下。第三明示教利喜及以说咒护之。从世尊若有菩萨得闻是陀罗尼下。第三明覆护以神咒。从若有受持者下。第四明示其胜因。从若但书写是人命终下。第五明示其近果。从是故智者下。第六明总结信者功德。从世尊我今以神通力下。第二明护法。从尔时释迦牟尼佛。下大段第三明如来述劝发。中有二。第一明述其护法。从普贤若有下。第二明述护人也。上有六章不述。第三覆护以神咒也。即为五。第一述上第二示身。教其内法。从如是之人不复贪着下。第二述上第四示其胜因。从普贤若如来灭后下。第三述上第五示其近果。从若有人轻毁下。第四述上第一护其外难。从是故普贤下。第五述上第六总结信者功德。从说是普贤品下。大段第四明劝发之得益。中有二。第一明别闻一品得益。从佛说是经下。第二明总闻一部得益等(云云)。   毗陵沙门湛然述   法华品释(终)   明历丁酉初秋十七。谨点译焉。窃谓语辞不𣈪。失祖笔力。统纪典志。亦无𣥅目。真乎赝乎。具眼择之。若见若闻。互为善识。相助解行。共证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