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列表
-
日期:2014-08-13(二)中有:“修人道因”之“一參學、二棄貪、三棄嗔、四棄癡、五棄慢、六棄睡”。
-
日期:2014-08-13(一)中有:“修地獄因、修餓鬼因、修畜生因、修修羅因”
-
日期:2014-08-13
-
日期:2014-08-132014年农历7月16日,月圆之日,般若光光师父带着弟子们对对联,乐哉!幸哉!
-
日期:2014-08-09稽首圆满遍知觉。寂静平等本真源。相好严特非有无。慧明普照微尘刹。稽首湛然真妙觉。 甚深十二修多罗。非文非字非言诠。一音随类皆明了。稽首清净诸贤圣。十方和合应真僧。 执持禁戒无有违。振锡携瓶利含识。卵生胎生及湿化。有色无色想非想。非有非无想杂类。 六道轮回不暂停。我今稽首归三宝。普为众生发道心。群生沉沦苦海中。愿因诸佛法僧力。 慈悲方便拔诸苦。不舍弘愿济含灵。 化力自在度无穷。恒沙众生成正觉。
-
日期:2014-08-09然而正道寂寥。虽有修而难会。邪徒諠扰。乃无习而易亲。若非解契玄宗。行符真趣者。则未可幽居抱拙。自谓一生欤。应当博问先知。伏膺诚恳。执掌屈膝。整意端容。晓夜忘疲。始终虔仰。折挫身口。蠲矜怠慢。不顾形骸。专精至道者。可谓澄神方寸欤。夫欲采妙探玄。实非容易。决择之次。如履轻冰。必须侧耳目而奉玄音。肃情尘而赏幽致。忘言宴旨。濯累餐微。夕惕朝询。不滥丝发。如是则乃可潜形山谷。寂累绝群哉。
-
日期:2014-08-09设名本以名其体。无体何以当其名。言体本以当其名。无名何以当其体。体无当而非体。名无名而非名。此则何独体而元虚。亦乃名而本寂也。然而无体当名。由来若此。名之体当。何所云为。夫体不自名。假他名而名我体。名非自设。假他体而施我名。若体之未形。则名何所名。若名之未设。则体何所明。然而明体虽假其名。不为不名而无体耳。设名要因其体。无体则名之本无。如是则体不名生。名生于体耳。今之体在名前。名从体后辨者。如此则设名以名其体。
-
日期:2014-08-09观法性而达真如。鉴金文而依了义。如是则一念之中。何法门而不具。如其妙慧未彰。心无准的。解非契理。行阙超尘。乖法性而顺常情。背圆诠而执权说。如是则次第随机。对根缘而设教矣。是以叙其纲纪。委悉余所。未明深浅宗途。略言其趣。三乘之学。影响知其分位耳。
-
日期:2014-08-09欲明宗旨无异。言观有逐方移。移言则言理无差。改观则观旨不异。不异之旨即理。无差之理即宗。宗旨一而二名。言观明其弄引耳。第十妙契玄源者。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人。岂滞言而惑理。理明则言语道断。何言之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心。言不能思议者。可谓妙契寰中矣。
-
日期:2014-08-09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则了境而生。境了则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无所了。了境而生。生无能生。生无能生。则内智寂寂。了无所了。则外境如如。如寂无差。境智冥一。万累都泯。妙旨存焉。故经云。般若无知。无所不知。如是则妙旨非知。不知而知矣。
-
日期:2014-08-09圆中三应须具。一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二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三解脱寂灭即法身。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举一即具三。言三体即一。此因中三德。非果上三德。
-
日期:2014-08-09无为寂灭。至极微妙。绝相离名。心言路绝。当知正观还源之要也。是故智者正观因缘。万感斯遣。境智双忘。心源净矣。是名净修意业。此应四仪。六根所对。随缘了达。入道次第云尔。
文章搜索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