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列表
-
日期:2014-07-24夫水喻真心者。以水有十义。同真性故。一水体澄清。喻自性清净心。二得泥成浊。喻净心不染而染。三虽浊不失净性。喻净心染而不染。四若泥澄净现。喻真心惑尽性现。五遇冷成冰。而有硬用。喻如来藏与无明合。成本识用。六虽成硬用。而不失濡性。喻即事恒真。七暖融成濡。喻本识还净。八随风波动。不改静性。喻如来藏随无明风。波浪起灭而不变自不生灭性。九随地高下排引流注。而不动自性。喻真心随缘流注。而性常湛然。十随器方圆。而不失自性。喻真性普遍诸有为法。而不失自性。
-
日期:2014-07-24一心之门。微妙难究。功德周备。理事圆通。知解罕穷。分别不及。目为无相。实无有法可称无相之名。詺作无生。亦无有法以显无生之理。
-
日期:2014-07-24妄息心空。真知自现。若作计校。转益妄心。但妙悟之时。诸缘自绝。如古佛悟道颂云。因星见悟。悟罢非星。不逐于物。不是无情。又宝藏论云。非有非空。万物之宗。非空非有。万物之母。出之无方。入之无所。包含万有。而不为士。应化万端。而不为主。道性如是。岂可度量。见性之时。自然披露。所以古偈云。妄息寂则生。寂生知则现。知生寂已舍。了了唯真见。又信心铭云。前际如空。知处悉宗。分明照境。随照冥蒙。一心有滞。万法不通。去来自尔。不用推穷。
-
日期:2014-07-24心行。则解脱空矣。即约其空体无二。所以互求理无不遍。释曰。邪正既体本同。空理。又未曾暂隐。若于此平等性中。即不须求。为未知者说求耳。如无生义云。如经云。愿求诸佛慧。亦不着愿求。求佛慧尚不令贪着。何况其余善法。又菩萨以离愿求。但众生不知求佛道。菩萨故发愿。只云我愿求佛道。众生因此。方知发心而求佛道。得意自知无所求也。如上所解。则念念与实相相应。更无余念也。所以楞伽经云。一一相相应。远离诸见过。是知若于诸相。常与实相相应。自然远离诸过。会第一义。清净真心。朗然明彻。而无念着。即事即如。唯心直进。即佛之所许。自觉之境矣。故论偈云。自知不随他。寂灭无戏论。无异无分别。是则名实相。
-
日期:2014-07-24真心以灵知寂照为心。不空无住为体。实相为相。妄心以六尘缘影为心。无性为体。攀缘思虑为相。此缘虑觉了能知之妄心。而无自体。但是前尘。随境有无。境来即生。境去即灭。因境而起。全境是心。又因心照境。全心是境。各无自性。唯是因缘。
-
日期:2014-07-24此一心法。理事圆备。是大悲父。般若母。法宝藏。万行原。以一切法界。十方诸佛。诸大菩萨。缘觉声闻。一切众生皆同此心。诸佛已觉。众生不知。今为未知者。方便直指。以本具故不虚。以应得故非谬。
-
日期:2014-07-24祖标禅理。传默契之正宗。佛演教门。立诠下之大旨。则前贤所禀。后学有归。是以先列标宗章。为有疑故问。以决疑故答。因问而疑情得启。因答而妙解潜生。谓此圆宗难信难解。是第一之说。备最上之机。若不假立言诠。无以荡其情执。因指得月。不无方便之门。获兔忘罤。自合天真之道。次立问答章。但以时当末代。罕遇大机。观浅心浮根微智劣。虽知宗旨的有所归。问答决疑渐消惑障。欲坚信力。须假证明。广引祖佛之诚言。密契圆常之大道。遍采经论之要旨。圆成决定之真心。后陈引证章。以此三章。通为一观。搜罗该括。备尽于兹矣。
-
日期:2014-07-24论体则妙符至理。约事则深契正缘。然虽标法界之总门。须辩一乘之别旨。种种性相之义。在大觉以圆通。重重即入之门。唯种智而妙达。但以根羸靡鉴。学寡难周。不知性相二门。是自心之体用。若具用而失恒常之体。如无水有波。若得体而阙妙用之门。似无波有水。且未有无波之水。曾无不湿之波。以波彻水源。水穷波末。
-
日期:2014-07-10菩提庵位于湖南凤凰县林峰乡,依山而建,淹隐在青山绿水中;驻足大殿前空地,举目四望,郁郁葱葱,清新氧气沁人心脾,素有凤凰县的氧吧之称。是修行静心的绝佳场所。
-
日期:2014-07-10大和合寺,原名天台寺,位於任县双蓬头村,东临著名的滏阳河,西接留垒河畔,为不可多得的二龙戏珠之势,寒山拾得就出生在此地。寺院何年啟建已无从考,有碑文记载,明代有重建。现任住持性净大和尚云游至此,见寺舍破败,不足以用工办道,遂发心恢复重建。
-
日期:2014-07-10普光禅寺位于河北任县东二十公里,历史上有着诸多美好传说的滏阳河古道的西岸,寺院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原称崇兴庵,历经数载,高僧云集,经查访,原来寺院占地数十余亩,大雄宝殿巍峨峥嵘,殿内供普光佛,殿内壁画栩栩如生,特别是龙天护法图,称为奇佳作品。在大雄宝殿后面,有一个圆通殿,殿内的送子观音,百求百应,在周围乡里,相传甚广。
文章搜索
文章分类